“也到陰山敕勒川”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也到陰山敕勒川”出自金朝元好問的《論詩三十首·其七》,
詩句共7個字,詩句拼音為:yě dào yīn shān chì lēi chuān,詩句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也到陰山敕勒川”全詩
《論詩三十首·其七》
慷慨悲歌絕不傳,穹廬一曲本天然。
中洲萬古英雄氣,也到陰山敕勒川。
中洲萬古英雄氣,也到陰山敕勒川。
作者簡介(元好問)

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鮮卑族拓跋氏,元好問過繼叔父元格;七歲能詩,十四歲從學郝天挺,六載而業成;興定五年(1221)進士,不就選;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學宏詞科,授儒林郎,充國史院編修,歷鎮平、南陽、內鄉縣令。八年(1231)秋,受詔入都,除尚書省掾、左司都事,轉員外郎;金亡不仕,元憲宗七年卒于獲鹿寓舍;工詩文,在金元之際頗負重望;詩詞風格沉郁,并多傷時感事之作。其《論詩》絕句三十首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頗有地位;作有《遺山集》又名《遺山先生文集》,編有《中州集》。
論詩三十首·其七簡析
這首詩評論了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歌》描繪了開闊壯美而又和平安定的草原風光,有豪放剛健、粗獷雄渾的格調。元好問重視民歌,前兩句他肯定、推崇這首民歌慷慨壯闊深厚的氣勢,推舉它不假雕飾而渾然天成。
后兩句點出了中原文化對北方少數民族地區文化的影響。敕勒本是北方一個游牧民族名稱,居住地方在敕勒川(今山西北),元好問認為,看《敕勒歌》的產生和風格,是中原的慷慨豪邁的氣魄傳給了陰山下少數民族的藝術作品。《敕勒歌》表現了我國境內各民族文化的相互影響和滲透。
“也到陰山敕勒川”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ùn shī sān shí shǒu qí qī
論詩三十首·其七
kāng kǎi bēi gē jué bù chuán, qióng lú yī qǔ běn tiān rán.
慷慨悲歌絕不傳,穹廬一曲本天然。
zhōng zhōu wàn gǔ yīng xióng qì, yě dào yīn shān chì lēi chuān.
中洲萬古英雄氣,也到陰山敕勒川。
“也到陰山敕勒川”平仄韻腳
拼音:yě dào yīn shān chì lēi chuān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也到陰山敕勒川”的相關詩句
“也到陰山敕勒川”的關聯詩句
網友評論
* “也到陰山敕勒川”的意思和全詩出處介紹,以及全詩翻譯和賞析,“也到陰山敕勒川”出自元好問的 《論詩三十首·其七》,還提供了該詩句的全詩全文、翻譯、賞析、譯文以及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