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政煩方改篆”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政煩方改篆”出自唐代李顯的《幸秦始皇陵》, 詩句共5個字,詩句拼音為:zhèng fán fāng gǎi zhuàn,詩句平仄:仄平平仄仄。

    “政煩方改篆”全詩

    《幸秦始皇陵》
    眷言君失德,驪邑想秦馀。
    政煩方改篆,愚俗乃焚書。
    阿房久已滅,閣道遂成墟。
    欲厭東南氣,翻傷掩鮑車。

    分類:

    作者簡介(李顯)

    李顯頭像

    唐中宗李顯(656年-710年),原名李哲,唐朝第四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則天第三子。683年至684年、705年至710年兩度在位。章懷太子李賢被廢后,李顯被立為皇太子。弘道元年(683年)即皇帝位,武后臨朝稱制。光宅元年(684年),被廢為廬陵王先后遷于均州、房州等地。圣歷二年(699年)召還洛陽復立為皇太子。神龍元年(705年)復位。李顯在位期間,恢復唐朝舊制,免除租賦,設十道巡察使,置修文館學士,發展與吐蕃的經濟、文化交往,實行和親政策,把金城公主嫁給吐蕃贊普尺帶珠丹,保證了邊疆地區的穩定。唐中宗李顯前后兩次當政,共在位五年半,公元710年去世,終年55歲,謚號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初謚孝和皇帝),葬于定陵。

    《幸秦始皇陵》李顯 翻譯、賞析和詩意

    幸秦始皇陵

    眷言君失德,驪邑想秦馀。
    政煩方改篆,愚俗乃焚書。
    阿房久已滅,閣道遂成墟。
    欲厭東南氣,翻傷掩鮑車。。

    中文譯文:
    幸運地來到秦始皇陵

    眾人議論君王失德,懷念美好的驪邑時光。
    政權更迭使篆書改革,愚昧的民眾卻焚燒書籍。
    阿房宮早已衰敗荒涼,閣道漸漸變成廢墟。
    我期望逃離東南地氣的困擾,卻無意中傷害了鮑車的隱居。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唐代時期對秦始皇陵的幻想和對秦朝興衰的思考。詩人表達了對當時時局的不滿,觸動了對秦始皇時代的幻想和回憶。政治的混亂使得篆書發生改革,反映了社會動蕩的時代背景。愚昧的民眾焚燒書籍,顯示了知識的尊重與保護的缺失。阿房宮、閣道的廢墟象征著秦朝的興亡歷史。詩人想要逃離東南地區的困擾,但無意中傷害到了隱士鮑車的隱居,呼應了自身的矛盾和無奈。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寫失德的君主、政治混亂、知識的破壞和廢墟遺跡等形象,展現了詩人對當時社會的不滿和對秦朝興衰的思考。詩人運用意象豐富的語言,通過對細節的描繪,將讀者引入他對時代的思索和衷情的表達之中。詩中的景象陰郁而殘破,流露出詩人對當時社會的憂慮與失望。這首詩既是對歷史的回顧,也是對當下現實的反思,有一種深沉而獨特的詩意。

    * 此內容來自古詩詞愛好者,僅供參考

    “政煩方改篆”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ìng qín shǐ huáng líng
    幸秦始皇陵

    juàn yán jūn shī dé, lí yì xiǎng qín yú.
    眷言君失德,驪邑想秦馀。
    zhèng fán fāng gǎi zhuàn, yú sú nǎi fén shū.
    政煩方改篆,愚俗乃焚書。
    ē páng jiǔ yǐ miè, gé dào suì chéng xū.
    阿房久已滅,閣道遂成墟。
    yù yàn dōng nán qì, fān shāng yǎn bào chē.
    欲厭東南氣,翻傷掩鮑車。

    “政煩方改篆”平仄韻腳

    拼音:zhèng fán fāng gǎi zhuàn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六銑  (仄韻) 去聲十六諫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政煩方改篆”的相關詩句

    “政煩方改篆”的關聯詩句

    網友評論

    * “政煩方改篆”的意思和全詩出處介紹,以及全詩翻譯和賞析,“政煩方改篆”出自李顯的 《幸秦始皇陵》,還提供了該詩句的全詩全文、翻譯、賞析、譯文以及詩意。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