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乎無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在乎無雞”全詩
中山人予之貓,貓善捕鼠及雞。
月余,鼠盡而雞亦盡。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
吾之患在鼠,不在乎無雞。
夫有鼠,則竊吾食,毀吾衣,穿吾垣墉,毀傷吾器用,吾將饑寒焉,不病于無雞乎?無雞者,弗食雞則已耳,去饑寒猶遠,若之何而去夫貓也!”(選自明·劉基《郁離子·捕鼠》)
作者簡介(劉基)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謚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明朝開國元勛,漢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屬青田)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謚號文成,后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劉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并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并稱“明初詩文三大家”。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后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于世。劉伯溫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傳奇人物,至今在中國大陸、港澳臺乃至東南亞、日韓等地仍有廣泛深厚的民間影響力。
乞貓翻譯及注釋
翻譯
有一個趙國人家里發生了鼠患,到中山討貓。中山國的人給了他貓。這貓既善于捉老鼠,又善于捉雞。過了一個多月,老鼠沒了,雞也沒了。他的兒子很擔心,對他父親說:"為什么不把貓趕走呢?"他父親說:"這不是你所懂的事了。我的禍害是老鼠,不在乎有沒有雞。有老鼠,就會偷吃我的糧食,毀壞我的衣服,穿破我的墻壁,啃壞我的用具,我就會饑寒交迫,不是比沒有雞害處更大嗎?沒有雞,只不過不吃雞罷了,距離饑寒交迫還很遠,為什么要把那貓趕走呢?"
注釋
于:在。
善:善于,擅長。
患:禍害,災難這里做動詞。
其子患之(患):憂慮。
乞:向人討,請求。
中山:春秋時小國名,在今河北省。
予:給。
盍:“何不”的合音,為什么不。
諸:“之乎”的合音。
弗:不
是:這
若:你。
穿:穿透,穿過。
遠:表示距離。
垣墉:墻壁。 垣:墻
耳:語氣詞。
病:害處。
去:距離。
若之何:固定句式,這里的意思是“為什么要”。
已耳:罷了。
“吾將饑寒焉”的“焉”是語氣助詞,所以可以不被翻譯。沒有意義的。
“不在乎無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ǐ māo
乞貓
zhào rén huàn shǔ, qǐ māo yú zhōng shān.
趙人患鼠,乞貓于中山。
zhōng shān rén yǔ zhī māo, māo shàn bǔ shǔ jí jī.
中山人予之貓,貓善捕鼠及雞。
yuè yú, shǔ jǐn ér jī yì jǐn.
月余,鼠盡而雞亦盡。
qí zi huàn zhī, gào qí fù yuē:" hé qù zhū?" qí fù yuē:" shì fēi ruò suǒ zhī yě.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
wú zhī huàn zài shǔ, bù zài hu wú jī.
吾之患在鼠,不在乎無雞。
fū yǒu shǔ, zé qiè wú shí, huǐ wú yī, chuān wú yuán yōng, huǐ shāng wú qì yòng, wú jiāng jī hán yān, bù bìng yú wú jī hū? wú jī zhě, fú shí jī zé yǐ ěr, qù jī hán yóu yuǎn, ruò zhī hé ér qù fū māo yě!" xuǎn zì míng liú jī yù lí zǐ bǔ shǔ
夫有鼠,則竊吾食,毀吾衣,穿吾垣墉,毀傷吾器用,吾將饑寒焉,不病于無雞乎?無雞者,弗食雞則已耳,去饑寒猶遠,若之何而去夫貓也!”(選自明·劉基《郁離子·捕鼠》)
“不在乎無雞”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八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