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貴福澤”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富貴福澤”全詩
故天地之塞,吾其體;天地之帥,吾其性。
民,吾同胞;物,吾與也。
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
尊高年,所以長其長;慈孤弱,所以幼其幼;圣,其合德;賢,其秀也。
凡天下疲癃、殘疾、惸獨、鰥寡,皆吾兄弟之顛連而無告者也。
于時保之,子之翼也;樂且不憂,純乎孝者也。
違曰悖德,害仁曰賊,濟惡者不才,其踐形,惟肖者也。
知化則善述其事,窮神則善繼其志。
不愧屋漏為無忝,存心養性為匪懈。
惡旨酒,崇伯子之顧養;育英才,潁封人之錫類。
不弛勞而厎豫,舜其功也;無所逃而待烹,申生其恭也。
體其受而歸全者,參乎!勇于從而順令者,伯奇也。
富貴福澤,將厚吾之生也;貧賤憂戚,庸玉汝于成也。
存,吾順事;沒,吾寧也。
分類: 哲理
西銘翻譯
《易經》的乾卦,表示天道創造的奧秘,稱作萬物之父;坤卦表示萬物生成的物質性原則與結構性原則,稱作萬物之母。我如此的藐小,卻混有天地之道于一身,而處于天地之間。這樣看來,充塞于天地之間的(坤地之氣),就是我的形色之體;而引領統帥天地萬物以成其變化的,就是我的天然本性。人民百姓是我同胞的兄弟姊妹,而萬物皆與我為同類。
天子是我乾坤父母的嫡長子;而大臣則是嫡長子的管家。“尊敬年高者”(的意義),乃是為了禮敬同胞中年長的人;“慈愛孤苦弱小者”(的意義),乃是為了保育同胞中的幼弱之屬。所謂的圣人,是指同胞中與天地之德(案:指健德與順德)相合的人;而賢人則是其中優異秀出之輩。天底下無論是衰老龍鍾或有殘疾的人、孤苦無依之人或鰥夫寡婦,都是我困苦而無處訴說的兄弟。
及時地保育他們,是子女對乾坤父母應有的協助。如此地樂于保育而不為己憂,是對乾坤父母最純粹的孝順。若是違背了乾坤父母這樣的意旨,就叫做“悖德”,如此地傷害仁德就叫做“賊”。助長兇惡的人是乾坤父母不成材之子,而那些能夠將天性表現于形色之身的人就是肖似乾坤父母的孝子。
能了知造物者善化萬物的功業(了知我們的道德良知如何成就人文價值),才算是善于繼述乾坤父母的事跡;能徹底地洞透造化不可知、不可測之奧秘,才算是善于繼承乾坤父母的志愿。即便在屋漏隱僻獨處之處也能對得起天地神明、無愧無怍,才算無辱于乾坤父母;時時存仁心、養天性,才算是事天奉天無所懈怠。崇伯之子大禹,是透過厭惡美酒,來照顧贍養乾坤父母的;穎谷守疆界的潁考叔,是經由點化英才、培育英才,而將恩德施與其同類。不松懈、繼續努力,以使父母達到歡悅,這便是舜對天地父母所貢獻的功勞;順從父命,不逃他處,以待烹戮,這是太子申生所以被謚為“恭”的緣故。臨終時,將從父母那里得來的身體完整地歸還給乾坤父母的是曾參;勇于聽從以順父命的是伯奇。
富貴福祿的恩澤,是乾坤父母所賜,用以豐厚我的生活;貧賤憂戚,是用來幫助你成就一番事業的。活著的時候,我順從(乾坤父母所要求的)事理;死的時候,心安理得,我安寧而逝。
西銘解讀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宋]張載)。作為儒學的經典文獻之一,張載的《西銘》在傳統社會即備受贊譽而傳誦不絕,其根本原因在于,這篇銘文雖然僅有250余字,但卻為人們安身立命之道的確立構筑了一個共有的精神家園,而且為社會理想藍圖的構建提供了一個弘闊的境界。直到今天,這篇銘文所描述的價值理想,所展現的人生追求,仍然有著積極而豐富的意義。
張載認為,佛老的盛行和儒學的衰微,是導致當時社會價值體系多元沖突的思想根源。張載批評佛道二教,“彼語寂滅者往而不反,徇生執有者物而不化,二者雖有間矣,以言乎失道則均焉”。佛教否定現實世界的實存性而追求自我的涅槃寂靜,道教否定現實世界的運動性而追求個體的長生久視,雖然二者立言本旨有所差異,但都否認社會存在的整體性、實存性,失卻對社會現實的關懷,拋棄了對社會責任的擔當,因而不是合乎世界本真和社會需要的價值觀,要解決社會問題,就要弘揚積極入世、關懷現實的儒學價值觀。故張載以千古寥寥之勇,造道關中,與佛老計得失,為儒學闡新命,他仰思俯讀,博聞強記,稽天窮地,探賾索隱,終其一生而未嘗止息,最終立足于當時的社會實際,確立了以儒學為價值本位、以“天人合一”為理論特色的哲學體系。《西銘》正是張載哲學思想和價值理念的集中表現。
張載以社會現實為終極關懷,他所要繼承的,是以孔孟六經為代表的儒學價值觀,他所要確立的,是以博大胸襟關懷社會、關注民生的現世主義。孔子道“仁”,孟子言“善”,張載則認為“仁”是人的價值本性,提倡以“仁”為本的價值取向,這是張載對孔子仁學和孟子性善論的綜合發展。在張載看來,“仁”并不僅僅意味著對與自我有親緣關系之人的孝悌友愛,而是對包括自我、家庭、社會、自然等所有存在的無限的、普遍的關愛,將這種源于自然、發自內心的真摯情感推及社會中所有人乃至宇宙萬物,是張載價值理念的基本取向。
為了實現社會全體對“仁”的價值理念的認同,張載主張發揮自我心靈的知性作用,面向宇宙尋求人的價值本性的根源。他明確提出“天人合一”的理論命題,并在宇宙觀的基礎上論證了其價值觀的真實性、合理性。在張載看來,整個宇宙是充滿“太和”之氣的整體實在,天地萬物的品類咸亨,皆是“氣”大化流行的結果,故個體之我不僅和他人,而且和宇宙中一切存在,本質上都是同一的“氣”。張載的“氣”論,肯定了宇宙萬物存在的實在性、整體性、運動性、和諧性,是對虛妄的、孤立的、靜止的、對立的佛道世界觀的有力批駁,這種萬物一體的宇宙觀,是張載“仁”學的宇宙論基礎。
在此基礎上,張載建構了一個“天下一家”、“中國一人”的宇宙社會觀。在《西銘》開篇,張載講“乾稱父,坤稱母;予茲藐焉,乃混然中處。故天地之塞,吾其體;天地之帥,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與也”。乾卦至健,代表自強不息的精神;坤卦至順,代表厚德載物的品性;乾坤精神是宇宙演化運動的內在動力,萬物生生不息的終極根源。在宇宙萬物之中,天地相互交感而創生萬物,至誠無私的庇養萬物,是乾坤精神的最偉大體現者,故堪稱人類萬物共同的父母;人類和萬物則共同稟受天地而生,故自我和他人為相互依存的血脈同胞,萬物和人類是親密無間的友好伙伴。張載重構了宇宙中一切存在者的親和關系,對現代和諧社會的建構具有啟示作用。
為了高揚以仁為本的價值理性,張載還從宇宙論的角度來說明人物之性的問題。張載認為,萬物在氣化生成過程中,不僅獲得了不同的“形”,而且稟受了共同的“性”。人和物的稟性是同一的,既有來自于“氣”散之本原狀態的“天地之性”,又有來自于“氣”聚之暫時形態的“氣質之性”。“天地之性”是價值本性,“氣質之性”是人的自然屬性,“故氣質之性,君子有弗性者焉”,由于人類和萬物稟受之“氣”有清濁、偏正的不同,故在宇宙中有不同的地位。在所有的存在之中,“得天地之最靈為人”,只有人得天地正氣而與之并參,故只有人才能發揚“天地之性”,這就是人的價值使命。張載的性論,不僅說明了現實中人物之性的二重化特征,說明了“仁”作為價值本體的終極依據,而且為人發揚這種價值本性關照萬物確立了基礎。
當然,對社會倫理的構建是張載價值觀的主題內容。張載認為,對天地的“孝”落實到現實的社會生活中,就是要盡職盡責做好自己的事,盡心盡力關照他人和社會。張載借助傳統宗法關系描述了人在社會中的地位和職責:“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尊高年,所以長其長;慈孤弱,所以幼吾幼。圣其合德,賢其秀也。凡天下疲癃殘疾、惸獨鰥寡,皆吾兄弟之顛連而無告者也。”在張載看來,自我和他人雖然是同胞關系,但由于各自存在境遇、社會地位不同,所以在社會上的具體職責也不同。但所有的人也應該尊重圣賢,并以之為榜樣,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成就自我人格和社會公德。
張載還從宇宙觀的角度論述了人的“命”和“遇”的問題。在張載看來,“命”是上天賦予,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價值本性,對此,人應該修身以俟之;而“遇”則是氣質所稟,是富貴貧賤、福禍壽夭等生存境遇,對此,人應該超然以待之,“富貴福澤,將厚吾之生也;貧賤憂戚,庸玉女于成也,”人生的順境,是上天對我的恩澤,人生的困境,是上天對我的考驗,“不愧屋漏為無忝,存心養性為匪懈”,“存,吾順事,沒,吾寧也”,只有坦然地對待生平所遇,堅持不懈地完善自己的價值本性,才能超越外在境遇對自我的困擾,達到人生的永恒安寧。
張載哲學的終極目的,是實現自我和他人、家庭和社會、人類和自然的統一和諧,要實現這種社會理想,首先要在對宇宙無限性、整體性、和諧性的認同的基礎上,確立宇宙的基本精神也即自我的價值本性,只有認同了天地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廣大仁性,并在現實的社會實踐中盡職盡責地承擔自己的社會責任,盡心盡力地去關照社會中的每一個成員,才算是發揮了天地之性,而無愧于天地之間。這是張載為中國人構建的具有儒家情懷的精神家園,也是今天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優秀傳統文化遺產。
“富貴福澤”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ī míng
西銘
gān chēng fù, kūn chēng mǔ yǔ zī miǎo yān, nǎi hùn rán zhōng chù.
乾稱父,坤稱母;予茲藐焉,乃混然中處。
gù tiān dì zhī sāi, wú qí tǐ tiān dì zhī shuài, wú qí xìng.
故天地之塞,吾其體;天地之帥,吾其性。
mín, wú tóng bāo wù, wú yǔ yě.
民,吾同胞;物,吾與也。
dà jūn zhě, wú fù mǔ zōng zi qí dà chén, zōng zi zhī jiā xiāng yě.
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
zūn gāo nián, suǒ yǐ zhǎng qí zhǎng cí gū ruò, suǒ yǐ yòu qí yòu shèng, qí hé dé xián, qí xiù yě.
尊高年,所以長其長;慈孤弱,所以幼其幼;圣,其合德;賢,其秀也。
fán tiān xià pí lóng cán jí qióng dú guān guǎ, jiē wú xiōng dì zhī diān lián ér wú gào zhě yě.
凡天下疲癃、殘疾、惸獨、鰥寡,皆吾兄弟之顛連而無告者也。
yú shí bǎo zhī, zi zhī yì yě lè qiě bù yōu, chún hū xiào zhě yě.
于時保之,子之翼也;樂且不憂,純乎孝者也。
wéi yuē bèi dé, hài rén yuē zéi, jì è zhě bù cái, qí jiàn xíng, wéi xiào zhě yě.
違曰悖德,害仁曰賊,濟惡者不才,其踐形,惟肖者也。
zhī huà zé shàn shù qí shì, qióng shén zé shàn jì qí zhì.
知化則善述其事,窮神則善繼其志。
bù kuì wū lòu wèi wú tiǎn, cún xīn yǎng xìng wèi fěi xiè.
不愧屋漏為無忝,存心養性為匪懈。
è zhǐ jiǔ, chóng bó zi zhī gù yǎng yù yīng cái, yǐng fēng rén zhī xī lèi.
惡旨酒,崇伯子之顧養;育英才,潁封人之錫類。
bù chí láo ér dǐ yù, shùn qí gōng yě wú suǒ táo ér dài pēng, shēn shēng qí gōng yě.
不弛勞而厎豫,舜其功也;無所逃而待烹,申生其恭也。
tǐ qí shòu ér guī quán zhě, cān hū! yǒng yú cóng ér shùn lìng zhě, bó qí yě.
體其受而歸全者,參乎!勇于從而順令者,伯奇也。
fù guì fú zé, jiāng hòu wú zhī shēng yě pín jiàn yōu qī, yōng yù rǔ yú chéng yě.
富貴福澤,將厚吾之生也;貧賤憂戚,庸玉汝于成也。
cún, wú shùn shì méi, wú níng yě.
存,吾順事;沒,吾寧也。
“富貴福澤”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