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繖幄垂垂馬踏沙”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繖幄垂垂馬踏沙”全詩
眼中形勢胸中策,緩步徐行靜不嘩。
分類: 戰爭
早發翻譯及注釋
翻譯
馬后垂著傘蓋,馬蹄踩著黃沙,沙沙,沙沙。山遙遙,水茫茫,沿路見到那么多的野花。
眼觀敵我形勢,戰術方略早已成竹在胸。兵馬緩步前進,三軍肅靜無人喧嘩。
注釋
⑴繖幄:指傘蓋。繖,同“傘”,從晉代起,官員出門,儀仗隊里都有傘。
⑵策:戰術、方略。
⑶徐行:慢速前進。嘩:嘈雜的聲音。
早發鑒賞
宗澤是宋代與岳飛齊名的抗金名將,陸游有兩句著名的詩“公卿有黨排宗澤,帷幄無人用岳飛”(《劍南詩稿》卷二五《夜讀范至能〈攬轡錄〉言中原父老見使者多揮涕感其事作絕句》),就是把兩人相提并論的。他的詩雖所存不過二十來首,但一部分詩從一個抗金將領的角度反映了宋朝的抗金戰爭,很有特色。《早發》便是其中較為有名的一首。
《早發》寫宗澤率領自己的軍隊于清晨出發,去進行一次軍事活動。全詩的氣氛可以用詩中的一個“靜”字來概括。這“靜”既是早晨的大自然所特有的寧靜,又是紀律嚴明的宗澤部隊行軍時的肅靜,更是一場激戰即將來臨之前的寂靜。這三種“靜”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逼真的行軍圖。
“繖幄垂垂馬踏沙”,寫的是行進中的軍隊。“繖幄”是主帥行軍時所用的儀仗,“垂垂”是張開的傘有秩序而無聲地移動的樣子,給人以靜悄悄的感覺。“馬踏沙”給人的感覺也是這樣,那戰馬踩著沙地所發出的沙沙聲,更襯托出行軍隊伍的整齊與肅靜。這一句的特色,就在于用一個視覺畫面表現了一個聽覺印象;而行軍隊伍的肅靜不嘩,正是反映了宗澤部隊的紀律嚴明,有戰斗力。
“水長山遠路多花”寫了行軍隊伍周圍的自然景色。悠長的流水、綿亙的遠山、點綴于路旁的野花,這三者所構成的意境,是一種大自然在清晨時分的靜謐。大自然的寧靜與行軍隊伍的肅靜互相映襯。“水長山遠”既是說的自然景色,又暗示了行軍路線之長。而宗澤既有閑情雅致欣賞周圍的山水花草,則表明他對即將來臨的軍事行動早已成竹在胸,為下面一句的正面描寫作了很好的鋪墊。
“眼中形勢胸中策”,正面描寫了主人公的思想活動。“眼中形勢”,是指當時的抗金形勢;“胸中策”,是指他將要采用的戰略戰術。宗澤騎在馬上,分析著當時的形勢,考慮著自己的對策,覺得一切都已了然于胸中。正因為這樣,所以“緩步徐行靜不嘩”,讓部從放慢速度,堅定而又穩重地向前行進,靜悄悄地沒有喧嘩之聲。最后一句所表現的,是一種名將指揮下的部隊的風貌。在“靜不嘩”中,既表現了嚴明的紀律,也表現了激戰來臨之前的肅穆氣氛。
這首詩的最大特色,就在于它平平實實,不作豪邁語,卻寫出了一個大將的風度,一直膾炙人口。
“繖幄垂垂馬踏沙”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ǎo fā
早發
sǎn wò chuí chuí mǎ tà shā, shuǐ cháng shān yuǎn lù duō huā.
繖幄垂垂馬踏沙,水長山遠路多花。
yǎn zhōng xíng shì xiōng zhōng cè, huǎn bù xú xíng jìng bù huā.
眼中形勢胸中策,緩步徐行靜不嘩。
“繖幄垂垂馬踏沙”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六麻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