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過回闌叩玉釵”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轉過回闌叩玉釵”全詩
小暈紅潮,斜溜鬟心只鳳翹。
待將低喚,直為凝情恐人見。
欲訴幽懷,轉過回闌叩玉釵。
作者簡介(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減字木蘭花·相逢不語翻譯及注釋
翻譯
相逢時你默默不語,像一朵芙蓉,在秋雨中輕顫。容顏嬌羞而紅潤,鳳翹斜插在你的鬟間。
等到想要低聲喚你,又怕深情凝望,叫別人看見。想要一訴離愁,可你已轉過身去,只能拔下玉釵在回闌輕叩。
注釋
芙蓉”又稱為“荷”、“蓮”。象征義:一是取荷美好形象營造一種雅致的景象,或寧靜或歡愉;二是取敗荷的形象營造一種衰敗意境,或對逝去光陰嘆惋,或對生活環境破敗惋惜;三是取“芙蓉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質,托物言志,寄寓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節操。這里則刻畫了一位如荷般美麗、和諧、恬靜的女子。
小暈紅潮:謂臉色微微泛起了紅暈。
鬟(huán):總發也。
鳳翹:古代女子鳳形的頭飾。
直為:只是由于……。
凝情:深細而濃烈的感情。
回闌:曲折的欄干。闌,同“欄”。
減字木蘭花·相逢不語賞析
小令一般用作抒情,用作描寫人物則是少見,且是極為困難的。而這首詞,卻以精煉的筆觸,描摹了一位多情的可愛的少女的形象。[5] 詞的上片側重靜態的刻畫,寫出了少女外貌的美麗動人。下片側重于動態的摩畫,將其一剎那間復雜嬌羞的心理表現的惟妙惟肖。全篇情景俱到,形神俱佳,生動感人。
上闋開頭四字便采用白描的手法,描寫了一幅緊扣心弦,相愛者偶然相遇,心事卻難以訴說, 只能四目交投,默默遠走的場景。這種神態,恰是人物內心矛盾的真切表達,盡見苦悶之狀。第二句通過細節描寫寫情人貌美好像一朵帶露的芙蓉一樣搖曳生姿,后二句是描摹美人突然間臉飛紅暈,抖動的玉釵泄露了心事。恰是一幅靜態人物素描。下闋承接上文:乍一相逢,再難見面,“待將低喚”,可是聲音還未出口,又咽了回去。只因“恐人見”。可如此分開又心存不甘,于是抓緊時間,轉過回廊,在不顯眼的地方輕叩玉釵。這暗示的舉動,在滿是溫情的心中又深蘊著萬般無奈的凄苦,那是心上不變的暗號,容若知道,她也知道。其實有時候,絕了心念,也不是壞事。
這首詞在藝術性上的成就,首先是人物描寫的成功,塑造了一個含羞少女的形象。先寫肖像,她是那么可愛,簡直就是一朵帶雨滴的荷花,臉龐羞得泛起紅潮,就更加嫵媚迷人。乍一相逢,機會難得,有多少話要互相訴說,但又怕別人看見,只好匆匆離開。動作描寫,生動再現了少女輕叩玉釵的舉動,不是輕佻,而是少女內心復雜活動排解矛盾后做出的重大決定,即情定終生。通過一系列動作描寫,表現了少女復雜的內心世界。
其次是環境描寫,把人物限定在回廊的一個典型的環境里,使這場會面更加難忘。就是在這個回廊里,他們幽情暗結。也許是初戀使人難以忘懷,在《虞美人》一詞中他寫有“回廊一寸相思地”;在《紅窗月》中寫有“猶記回廊影里誓生生”。因此,回廊也就成為這首詞的一個重要意象。
減字木蘭花·相逢不語創作背景
據清代無名氏《賃廡筆記》記載:“納蘭眷一女,絕色也,有婚姻之約。旋此女入宮,頓成陌路。容若愁思郁結,誓必一見,了此夙因。會遭國喪,喇嘛每日應入宮唪經,容若賄通喇嘛,披袈娑,居然入宮,果得彼妹一見。而宮禁森嚴,竟不能通一語,悵然而出。”[4]
表妹從小和容若兩小無猜,過著無憂無慮的日子,還及得表妹曾暗示容若的那句:“清風朗月,輒思玄度。”只可惜年幼的容若當時并未理解其中真正的含義。后來表妹因選秀而入深宮,二人從此成陌路,天涯兩端。因國喪,皇宮要大辦道場,容若利用此次機會得以和表妹相見。咫尺間隔,卻只有“相逢不語”,而這一相逢,更無情地成為他們的最后一見。
“轉過回闌叩玉釵”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ǎn zì mù lán huā
減字木蘭花
xiāng féng bù yǔ, yī duǒ fú róng zhe qiū yǔ.
相逢不語,一朵芙蓉著秋雨。
xiǎo yūn hóng cháo, xié liū huán xīn zhǐ fèng qiào.
小暈紅潮,斜溜鬟心只鳳翹。
dài jiāng dī huàn, zhí wèi níng qíng kǒng rén jiàn.
待將低喚,直為凝情恐人見。
yù sù yōu huái, zhuǎn guò huí lán kòu yù chāi.
欲訴幽懷,轉過回闌叩玉釵。
“轉過回闌叩玉釵”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九佳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