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叟貨翠玉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叟貨翠玉罌”全詩
獸足面以立,瓜腹肩而平。
虛能一勺容,色與藍水并。
我獨何為者,忽見目以驚。
家無半鍾畜,不吝百金輕。
都人莫識寶,白日雙眼盲。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同次道游相國寺買得翠玉罌一枚》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同次道游相國寺買得翠玉罌一枚》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古寺的老柏樹下,
有位老人在賣一只翠玉罌。
罌瓶底部有獸足支撐,
瓶腹如同瓜果般平整。
雖然看上去容量不大,
但能裝下一勺水,顏色與藍水相似。
我獨自一人,為何如此驚奇?
因為我突然看到了這個玉罌,
不顧家中幾乎沒有財產,
毫不猶豫地花了一百金子買下它。
城中的人們都不認識這個寶物,
白天他們的雙眼仿佛失明般。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相國寺游覽時,意外發現并購買了一只翠玉罌的情景。詩人描述了這只玉罌的形狀、外觀和容量,以及自己對它的珍視和為之付出的代價。詩中還暗含了一種對于價值被忽視或被人們忽略的東西的感慨,同時表達了詩人對于美的敏感和對于珍貴事物的欣賞。
賞析:
《同次道游相國寺買得翠玉罌一枚》這首詩通過對一只翠玉罌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于美的敏感和對于珍貴事物的珍視。詩中的古寺和老柏樹營造出一種古樸的氛圍,與翠玉罌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了這個小小的寶物的珍貴和獨特。詩人描述了翠玉罌的形態,強調了它的獸足和瓜腹,以及它能容納一勺水的特點,展示了詩人對于細節的關注和對于美的追求。
詩人在描繪翠玉罌的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對于這個寶物的珍視之情。他在詩中提到自己家中幾乎沒有財產,但仍然毫不猶豫地花了一百金子購買這只翠玉罌,顯示了他對于美的追求和對于珍貴事物的珍視,以及對于物質財富的相對漠視。
最后兩句詩則表達了詩人對于翠玉罌的價值被忽視的遺憾和對于人們對于美的鑒賞能力的嘲諷。詩人稱“都人莫識寶,白日雙眼盲”,指出城中的人們都不認識這個寶物,仿佛他們的雙眼在白天失明一般。這種對于美的敏感和對于珍貴事物的欣賞能力被置于城市喧囂之外的古寺和老柏樹下的老人身上。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于一只翠玉罌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于美的敏感、對于珍貴事物的珍視以及對于價值被忽視的遺憾。它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對比的手法,展示了詩人對于美的追求和對于珍貴事物的珍視,同時也反映了對于社會對于美的鑒賞能力的批判。這首詩詞在簡潔明了的語言中,傳遞了深刻的情感和思考,給人以啟發和思考。
“叟貨翠玉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óng cì dào yóu xiàng guó sì mǎi dé cuì yù yīng yī méi
同次道游相國寺買得翠玉罌一枚
gǔ sì lǎo bǎi xià, sǒu huò cuì yù yīng.
古寺老柏下,叟貨翠玉罌。
shòu zú miàn yǐ lì, guā fù jiān ér píng.
獸足面以立,瓜腹肩而平。
xū néng yī sháo róng, sè yǔ lán shuǐ bìng.
虛能一勺容,色與藍水并。
wǒ dú hé wéi zhě, hū jiàn mù yǐ jīng.
我獨何為者,忽見目以驚。
jiā wú bàn zhōng chù, bù lìn bǎi jīn qīng.
家無半鍾畜,不吝百金輕。
dōu rén mò shí bǎo, bái rì shuāng yǎn máng.
都人莫識寶,白日雙眼盲。
“叟貨翠玉罌”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