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櫻莫與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山櫻莫與鄰”全詩
學妝如小女,聚笑發丹唇。
野杏堪同舍,山櫻莫與鄰。
休吹江上笛,留伴庾園人。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紅梅》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紅梅》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梅堯臣。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我家住在寒溪曲,
梅花先開,與溫暖的春天混雜。
我學著妝扮,像個小女孩,
聚在一起笑,紅唇綻放。
野生杏花也適合與我同棲,
山上的櫻花不要靠近。
不要吹奏江上的笛子,
請你留下,與庾園的人們為伴。
詩意:
這首詩以紅梅為主題,描繪了梅花的美麗和生命力。作者通過描寫自己家住在寒溪曲,梅花先于春天開放,并且與溫暖的春天融合在一起。詩中的主人公學著妝扮,像個小女孩一樣,聚在一起歡笑,紅唇綻放。這表達了梅花的嬌艷和生機盎然的氣息。
作者進一步提到野生杏花與梅花適合同棲,但山上的櫻花卻不適合與梅花為鄰。這可能暗示了梅花的獨特性和與眾不同之處。最后,作者請求不要吹奏江上的笛子,而是留下來與庾園的人們一起共度時光。這表達了作者希望與志同道合的人們團結一致,共同享受美好的時光的情感。
賞析:
《紅梅》是一首以描繪梅花為主題的詩詞,通過對梅花的描寫,展現了它的美麗和生命力。梅花在寒冷的季節中綻放,象征著堅強和不屈的精神。詩中的紅梅以其獨特的魅力和與眾不同的氣質吸引著人們的目光。
詩中的對比手法也很巧妙。野生的杏花與梅花同棲,彼此相得益彰,而山上的櫻花卻與梅花有所區隔,這種對比凸顯了梅花的特殊性和獨立性。作者通過這種對比,表達了對獨特個性和與眾不同的追求。
最后,作者請求不要吹奏江上的笛子,而是留下來與庾園的人們一起相伴。這種情感表達了作者對情同手足的朋友和志同道合的人們的珍視和向往。詩中的紅梅不僅僅是一種花卉,還象征著友誼和團結,作者希望與志同道合的人們一起共同分享美好時光。
總而言之,這首詩詞《紅梅》通過描繪梅花的美麗和生命力,以及對獨特個性和友誼的追求,傳遞了一種積極向上的情感。它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美的追求和對人際關系的重視,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和情感內涵。
“山櫻莫與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óng méi
紅梅
jiā zhù hán xī qū, méi xiān zá nuǎn chūn.
家住寒溪曲,梅先雜暖春。
xué zhuāng rú xiǎo nǚ, jù xiào fā dān chún.
學妝如小女,聚笑發丹唇。
yě xìng kān tóng shě, shān yīng mò yǔ lín.
野杏堪同舍,山櫻莫與鄰。
xiū chuī jiāng shàng dí, liú bàn yǔ yuán rén.
休吹江上笛,留伴庾園人。
“山櫻莫與鄰”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