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作王門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作王門夢”全詩
童先孤鶴化,云伴一身閑。
礙筍新移路,低墻為看山。
幾回松下去,鋤得茯苓還。
作者簡介(葉紹翁)

葉紹翁,南宋中期詩人,字嗣宗,號靖逸,處州龍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甌),本姓李,后嗣于龍泉(今屬浙江麗水)葉氏。生卒年不詳。曾任朝廷小官。其學出自葉適,他長期隱居錢塘西湖之濱,與真德秀交往甚密,與葛天民互相酬唱。
《訪隱者》葉紹翁 翻譯、賞析和詩意
《訪隱者》是宋代詩人葉紹翁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不作王門夢,來敲隱者關。
童先孤鶴化,云伴一身閑。
礙筍新移路,低墻為看山。
幾回松下去,鋤得茯苓還。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隱逸生活的向往和對純樸自然的追求。作者不再追逐權勢和名利,而是放下一切,去拜訪隱士,尋求內心的寧靜和自由。他在詩中描述了自己的心境和感受,以及他與隱士的對話和互動。通過描繪隱士的生活狀態和景物,表達了對自然環境的喜愛和對真實自我的追求。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隱逸生活的向往和對自然的熱愛。以下是對每個句子的賞析:
1. 不作王門夢,來敲隱者關。
這句表達了作者對世俗權勢和名利的拒絕,他不再追求虛榮和功名,而是主動去拜訪隱士,希望能與隱士一起過一種自由寧靜的生活。
2. 童先孤鶴化,云伴一身閑。
這句描繪了隱士的形象。童先可以理解為隱士的名字,他像孤獨的鶴一樣自由自在,與云朵相伴,過著無拘無束的生活。
3. 礙筍新移路,低墻為看山。
這句描述了作者來到隱士的住處。筍是竹子幼苗的意思,表示小路被新生的竹筍擋住,說明隱士的住處很隱秘。低墻是指低矮的圍墻,作者站在低墻上可以看到隱士所處的山景,表達了對自然山水的欣賞。
4. 幾回松下去,鋤得茯苓還。
這句描述了作者多次下山挖野生藥茯苓,每次都能挖到,并帶回來。茯苓是一種草藥,有益于身體健康,這里可以理解為作者通過隱士的指點和自己的努力,獲得了內心的滿足和精神的滋養。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隱士生活和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隱逸生活的向往和對純樸自然的追求。它表達了對世俗功名的厭倦,對自由自在的生活的渴望,同時也表達了對自然環境的喜愛和對真實自我的追求。
“不作王門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ǎng yǐn zhě
訪隱者
bù zuò wáng mén mèng, lái qiāo yǐn zhě guān.
不作王門夢,來敲隱者關。
tóng xiān gū hè huà, yún bàn yī shēn xián.
童先孤鶴化,云伴一身閑。
ài sǔn xīn yí lù, dī qiáng wèi kàn shān.
礙筍新移路,低墻為看山。
jǐ huí sōng xià qù, chú dé fú líng hái.
幾回松下去,鋤得茯苓還。
“不作王門夢”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一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