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教東海一時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會教東海一時平”全詩
相攪相淘無歇日,會教東海一時平。
分類: 浪淘沙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浪淘沙》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浪淘沙》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一泊沙來一泊去,
一重浪滅一重生。
相攪相淘無歇日,
會教東海一時平。
中文譯文:
沙礫來了又離去,
波浪一次消滅一次再生。
不停地攪動淘洗,
終將使東海平靜一刻。
詩意和賞析:
《浪淘沙》是白居易創作的一首唐代詩詞,通過描繪波浪與沙礫的互動,表達了一種變化不息、不斷涌動的生命力。詩中的沙礫象征著個體,而波浪則代表著環境和挑戰。每次波浪來臨,沙礫都會被沖刷、消失,但隨后又會重新出現。這種循環的過程中,沙礫在不斷的摩擦和淘洗中變得更加光滑,更加堅韌。
作者通過描繪沙礫與波浪的相互作用,表達了一種積極向上的態度。無論遭受多少挫折和困難,人們都應該像沙礫一樣,堅持不懈地與環境相互影響、相互磨礪,從而不斷成長和進步。詩中的"會教東海一時平"是一種象征,意味著通過不斷的努力與奮斗,最終可以實現和諧與平衡。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深刻的哲理。它鼓勵人們要堅韌不拔,勇敢面對生活中的起伏和挑戰,通過不斷的奮斗和成長,最終獲得內心的平靜和滿足。同時,它也傳遞了一種積極向上的態度,鼓勵人們勇往直前,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標。
總之,白居易的《浪淘沙》通過波浪與沙礫的對比,寓意人生的起伏和成長過程,傳達了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和追求內心平靜的哲理。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深入人心,引發讀者的共鳴。
“會教東海一時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àng táo shā
浪淘沙
yī pō shā lái yī pō qù,
一泊沙來一泊去,
yī zhòng làng miè yī zhòng shēng.
一重浪滅一重生。
xiāng jiǎo xiāng táo wú xiē rì,
相攪相淘無歇日,
huì jiào dōng hǎi yī shí píng.
會教東海一時平。
“會教東海一時平”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