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將道德并”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心將道德并”全詩
跡與塵囂隔,心將道德并。
詎以天地累,寧為寵辱驚。
矯然翔寥廓,如何屈堅貞。
玄玄妙門啟,肅肅祠宇清。
冥漠無先后,那能紀姓名。
分類:
作者簡介(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亦稱唐明皇,公元685年出生在東都洛陽(今河南洛陽),712年至756年在位。前期注意撥亂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賢相,勵精圖治,他的開元盛世是唐朝的極盛之世,在位后期寵愛楊貴妃,怠慢朝政,寵信奸臣李林甫、楊國忠等,加上政策失誤和重用安祿山等侫臣,導致了后來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為唐朝中衰埋下伏筆。756年李亨即位,尊其為太上皇。762年病逝。
《經河上公廟》李隆基 翻譯、賞析和詩意
《經河上公廟》是唐代皇帝李隆基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中,描繪了一個古老廟宇的場景,直接點明了詩人對于它所代表的價值的認同,詩中表達了對古道德倫理價值的推崇和對世俗名利的遠離。
詩詞中說道,“昔聞有耆叟,河上獨遺榮。”這些老年人代表著古老文明的傳承和智慧的積累,他們沉默守護著這座廟宇,是它的獨特寶藏。又提到,“跡與塵囂隔,心將道德并。”詩人通過描述廟宇的孤獨和與塵囂的隔絕,表達了追求道德與精神遠離物質塵世的愿望。
接下來,“詎以天地累,寧為寵辱驚。”詩人反問道,難道將精神與物質聯系起來,對于名利所帶來的寵辱之事,還有什么值得驚奇呢?詩人表示,他要以純粹之心超越這些世俗紛擾。
之后,“矯然翔寥廓,如何屈堅貞。”詩詞中描述了廟宇的莊嚴和壯觀,表達了對堅貞義氣的崇敬之情,詩人希望自己能夠像廟宇一樣崇高不屈。
最后,“玄玄妙門啟,肅肅祠宇清。冥漠無先后,那能紀姓名。”詩人描繪了廟宇神秘祥和的氛圍,暗示了它超越時間和名利的意義。廟宇沒有具體的名字和人名的紀錄,是一個宇宙永恒的存在。
整首詩詞給人一種清靜寧神的感覺,反映了詩人對于古道德倫理價值的珍視和對世俗煩擾的厭倦,表達了對精神追求和超越世俗紛擾的愿望。同時,通過描繪廟宇的莊嚴和祥和的氛圍,詩人暗示了廟宇超越時間的意義,以及對于智慧積累和傳承的尊重。
“心將道德并”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īng hé shàng gōng miào
經河上公廟
xī wén yǒu qí sǒu, hé shàng dú yí róng.
昔聞有耆叟,河上獨遺榮。
jī yǔ chén xiāo gé, xīn jiāng dào dé bìng.
跡與塵囂隔,心將道德并。
jù yǐ tiān dì lèi, níng wèi chǒng rǔ jīng.
詎以天地累,寧為寵辱驚。
jiǎo rán xiáng liáo kuò, rú hé qū jiān zhēn.
矯然翔寥廓,如何屈堅貞。
xuán xuán miào mén qǐ, sù sù cí yǔ qīng.
玄玄妙門啟,肅肅祠宇清。
míng mò wú xiān hòu, nà néng jì xìng míng.
冥漠無先后,那能紀姓名。
“心將道德并”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仄韻) 上聲二十三梗 (仄韻) 上聲二十三梗 (仄韻) 上聲二十四迥 (仄韻) 上聲二十四迥 (仄韻) 上聲二十四迥 (仄韻) 去聲二十四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