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隨雁飛滅愁因薄暮起”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心隨雁飛滅愁因薄暮起”全詩
北山白云里,隱者自怡悅。
相望試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
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舟如月。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分類:
作者簡介(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漢族,唐代詩人。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于詩。年四十游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后隱居鹿門山,著詩二百余首。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
《秋登蘭山寄張五》孟浩然 翻譯、賞析和詩意
《秋登蘭山寄張五》是唐代詩人孟浩然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北山白云里,隱者自怡悅。
相望試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
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舟如月。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詩人在秋天登上蘭山,寄給好友張五的情景。詩人身處北山白云中,感到與自然融為一體的喜悅。他們相互望著山峰試圖登高,內心跟隨著南飛的雁群而飛翔,煩惱似乎在這一刻消失。
愁苦因著薄暮的來臨而產生,然而他的興致卻因為清秋而勃發。當他看到歸村的人們,便在沙灘邊的渡口休息片刻。天邊的樹木像是一片片豆莢,江畔的船只如同明亮的月光。
詩人期待著何時能讓朋友帶著酒來,一起暢飲,共度重陽節的歡樂時光。
賞析:
這首詩以秋天的景色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在大自然中尋找心靈慰藉的心境。詩人通過描寫山峰、白云、雁群、村莊、樹木和江畔的船只等元素,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妙和與之融為一體的愉悅感。
詩人將自己比作隱居山中的隱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寧靜和快樂。他希望能與朋友共同登高,分享這美妙的體驗。同時,詩人也表達了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希望能在重陽節這個傳統節日與朋友一起歡慶,忘卻煩惱,暢飲美酒。
整首詩意境清新,語言簡練。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展示了詩人內心的寧靜與歡愉,同時也傳遞了對友誼和快樂的向往。這首詩具有典型的唐代山水田園詩的風格和特色,展現了孟浩然深厚的情感和對自然的熱愛。
“心隨雁飛滅愁因薄暮起”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ū dēng lán shān jì zhāng wǔ
秋登蘭山寄張五
yī zuò jiǔ yuè jiǔ rì xiàn shān jì zhāng zi róng
一作九月九日峴山寄張子容
běi shān bái yún lǐ, yǐn zhě zì yí yuè.
北山白云里,隱者自怡悅。
xiāng wàng shì dēng gāo, xīn suí yàn fēi miè
相望試登高,心隨雁飛滅
chóu yīn bó mù qǐ, xìng shì qīng qiū fā.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
shí jiàn guī cūn rén, shā xíng dù tóu xiē.
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tiān biān shù ruò jì, jiāng pàn zhōu rú yuè.
天邊樹若薺,江畔舟如月。
hé dāng zài jiǔ lái, gòng zuì chóng yáng jié.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心隨雁飛滅愁因薄暮起”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