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往跡未湮”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人往跡未湮”全詩
慷慨懷黃虞,化理何由臻。
步出城西門,裴回見河濱。
當其側陋時,河水清且潾。
滄桑一以變,莽然翳荊榛。
至化無苦窳,宇宙將陶甄。
太息感悲泉,人往跡未湮。
瑟瑟寒原暮,冷風吹衣巾。
顧我譾劣質,希圣杳無因。
且盡登臨意,斗酒歡相親。
分類:
作者簡介(蕭穎士)

蕭穎士(717~768年),字茂挺,潁州汝陰(今安徽阜陽)人,郡望南蘭陵(今江蘇常州)。唐朝文人、名士。蕭高才博學,著有《蕭茂挺集》。門人共謚“文元先生”。工于書法,長于古籀文體,時人論其“殷、顏、柳、陸,李、蕭、邵、趙,以能全其交也。”工古文辭,語言樸實;詩多清凄之言。家富藏書,玄宗時,家居洛陽,已有書數千卷。安祿山謀反后,他把藏書轉移到石洞堅壁,獨身走山南。其文多已散佚,有《蕭梁史話》《游梁新集》及文集10余卷,明人輯錄有《蕭茂挺文集》1卷,《全唐詩》收其詩20首,收其文2卷。
《過河濱,和文學張志尹》蕭穎士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路過河濱,與文學家張志尹共飲,這是唐代的一天。從古至今德行已經喪失,世間萬物失去了純真。我懷揣著黃帝和虞舜的豪情壯志,但要將這理想變為現實卻難以臻達。步出城西門,我轉身望見河濱。當時河水清澈明亮,但歲月的變遷使得這片土地荊棘叢生。到了后來,沒有痛苦和困厄的化理,宇宙將得以煥然一新。我深深嘆息感嘆泉水的悲哀,人們的蹤跡還未消逝。寒原的暮色中風一吹,冷風拂過衣巾。顧我自身,我自卑而庸俗,渴望著圣賢,卻又找不到原因。讓我們盡情登臨高處,暢飲斗酒,共享友誼。
詩意和賞析:這首詩以過河濱與文學家張志尹共飲為主題,通過記錄唐代社會的混亂和失去德行的現象,表達了詩人對于社會的憂慮和對于理想的追求。詩人懷疑自己的能力與身份,渴望成為一個圣賢,但卻感到無從得到指引和幫助,因此選擇盡情地登臨高山,與志同道合的朋友暢快地飲酒,來排解內心的困惑和焦慮。
整首詩運用了描寫自然景物和抒發內心情感的手法,用河濱的變化和寒冷的風來對比唐代社會的荒蕪和混亂,以及自己的無助和困境。通過這種對比,詩人表達了對于美好社會和內心圣賢的向往,以及自己在現實中的無力與尷尬。整首詩情緒真摯而深沉,通過對社會和自身的思考,詩人讓人們思考如何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追尋真善美,并尋求自我價值的實現。
“人往跡未湮”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ò hé bīn, hé wén xué zhāng zhì yǐn
過河濱,和文學張志尹
lóng gǔ rì yǐ yuǎn, jǔ shì sàng qí chún.
隆古日以遠,舉世喪其淳。
kāng kǎi huái huáng yú, huà lǐ hé yóu zhēn.
慷慨懷黃虞,化理何由臻。
bù chū chéng xī mén, péi huí jiàn hé bīn.
步出城西門,裴回見河濱。
dāng qí cè lòu shí, hé shuǐ qīng qiě lín.
當其側陋時,河水清且潾。
cāng sāng yī yǐ biàn, mǎng rán yì jīng zhēn.
滄桑一以變,莽然翳荊榛。
zhì huà wú kǔ yǔ, yǔ zhòu jiāng táo zhēn.
至化無苦窳,宇宙將陶甄。
tài xī gǎn bēi quán, rén wǎng jī wèi yān.
太息感悲泉,人往跡未湮。
sè sè hán yuán mù, lěng fēng chuī yī jīn.
瑟瑟寒原暮,冷風吹衣巾。
gù wǒ jiǎn liè zhì, xī shèng yǎo wú yīn.
顧我譾劣質,希圣杳無因。
qiě jǐn dēng lín yì, dǒu jiǔ huān xiāng qīn.
且盡登臨意,斗酒歡相親。
“人往跡未湮”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