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搖隨長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飄搖隨長風”全詩
何意回飚舉,吹我入云中。
高高上無極,天路安可窮?
類此游客子,捐軀遠從戎。
毛褐不掩形,薇藿常不充。
去去莫復道,沉憂令人老。
分類:
作者簡介(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國曹魏著名文學家,建安文學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為陳王,去世后謚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后人因他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的評價。王士禎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
《雜詩》曹植 翻譯、賞析和詩意
《雜詩》是曹植的作品,他是魏晉時期的詩人。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轉蓬離本根,
飄搖隨長風。
何意回飚舉,
吹我入云中。
高高上無極,
天路安可窮?
類此游客子,
捐軀遠從戎。
毛褐不掩形,
薇藿常不充。
去去莫復道,
沉憂令人老。
譯文:
蓬草離開本根轉動,
漂泊隨著長風。
何意回頭吹起風暴,
將我吹進云中。
高高的天空無邊無際,
天路怎能被限制?
像這樣的旅行者,
舍身遠赴戰場。
即使衣衫襤褸也無所謂,
野草常不豐盈。
離開吧,不再尋找歸宿,
沉重的憂愁使人衰老。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游子漂泊的心情和不安定的生活狀態。詩中使用了自然界的意象,將蓬草隨風飄搖的形象比喻為游子的流離失所。詩人通過描述自己被風吹入云中,表達了渴望自由、追求無限可能的心境。
詩中的"高高上無極,天路安可窮"表達了詩人對自由的向往和對邊界的質疑。他認為天空是無限廣闊的,人的旅途也不應被限制。
接下來,詩人以自己為例子,表達了對追求自由和理想的執著。他愿意舍棄舒適的生活,甘愿奉獻自己的生命,遠離家鄉,追隨軍隊,投身戰場。
詩的結尾通過描述衣衫襤褸的形象,強調了詩人的堅韌和不屈的精神。他告誡自己不要再尋找歸宿,因為過多的憂愁會使人變老。
整首詩通過自然意象和個人經歷,抒發了詩人內心的激情和對自由的追求。它展現了魏晉時期士人的豪情壯志和不安定的生活狀態,也具有一定的政治隱喻。這首詩詞的藝術價值在于其獨特的表達方式和情感的深刻表達,展示了曹植作為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的魅力。
“飄搖隨長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á shī
雜詩
zhuǎn péng lí běn gēn,
轉蓬離本根,
piāo yáo suí cháng fēng.
飄搖隨長風。
hé yì huí biāo jǔ,
何意回飚舉,
chuī wǒ rù yún zhōng.
吹我入云中。
gāo gāo shàng wú jí,
高高上無極,
tiān lù ān kě qióng?
天路安可窮?
lèi cǐ yóu kè zi,
類此游客子,
juān qū yuǎn cóng róng.
捐軀遠從戎。
máo hè bù yǎn xíng,
毛褐不掩形,
wēi huò cháng bù chōng.
薇藿常不充。
qù qù mò fù dào,
去去莫復道,
chén yōu lìng rén lǎo.
沉憂令人老。
“飄搖隨長風”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