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臨朝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帝王臨朝服”全詩
寶劍出龍淵。
帝王臨朝服。
秉此威百蠻。
歷刀不見貴。
雜糅刀刃間。
分類:
作者簡介(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國曹魏著名文學家,建安文學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為陳王,去世后謚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后人因他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的評價。王士禎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
《雜詩》曹植 翻譯、賞析和詩意
《雜詩》是魏晉時期的一首詩詞,作者是曹植。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美玉生盤石。
寶劍出龍淵。
帝王臨朝服。
秉此威百蠻。
歷刀不見貴。
雜糅刀刃間。
詩意: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美玉和寶劍的崇敬之情,同時展現了帝王的威嚴和剛毅。詩人通過描述美玉生長在堅固的盤石之上,寶劍從深淵中出現,隱喻了崇高的品質和力量的誕生。帝王身著朝服,執掌權柄,以此威服百蠻,顯示了他們的統治地位和威嚴。歷經多次磨礪,寶劍的價值并不在于價貴,而是在于其經歷的歷練和刀刃之間的雜糅。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練的文字,通過對美玉和寶劍的描述,抒發了詩人對崇高品質和力量的贊美。美玉生長在盤石之上,象征著堅韌和持久的品質,而寶劍從深淵中出現,則暗示了力量的源泉和潛能的釋放。帝王臨朝服的形象展現了他們的統治地位和威嚴,秉持著這種力量,能夠威服眾多部族。詩人認為,寶劍的價值不在于其本身的貴重,而在于歷經磨礪、經歷多次戰斗的經驗,以及刀刃之間的磨合和雜糅。這種雜糅不僅是刀劍之間的碰撞,也可以視為對個人品質的磨礪和歷練,使其變得更加堅韌和強大。
整首詩詞以簡明扼要的語言傳達了作者對崇高品質和力量的贊美,同時通過寶劍和帝王的形象,抒發了對統治者的崇敬之情。作者用寥寥數語勾勒出了一個富有意象和哲理的畫面,引人深思。
“帝王臨朝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á shī
雜詩
měi yù shēng pán shí.
美玉生盤石。
bǎo jiàn chū lóng yuān.
寶劍出龍淵。
dì wáng lín cháo fú.
帝王臨朝服。
bǐng cǐ wēi bǎi mán.
秉此威百蠻。
lì dāo bú jiàn guì.
歷刀不見貴。
zá róu dāo rèn jiān.
雜糅刀刃間。
“帝王臨朝服”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一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