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識夢刀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誰識夢刀祥”全詩
受任敵已滅,策勛名不彰。
居美未盡善,矜功徒自傷。
長戟今何在,孤墳此路傍。
不觀松柏茂,空馀荊棘場。
嘆嗟懸劍隴,誰識夢刀祥。
分類:
作者簡介(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亦稱唐明皇,公元685年出生在東都洛陽(今河南洛陽),712年至756年在位。前期注意撥亂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賢相,勵精圖治,他的開元盛世是唐朝的極盛之世,在位后期寵愛楊貴妃,怠慢朝政,寵信奸臣李林甫、楊國忠等,加上政策失誤和重用安祿山等侫臣,導致了后來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為唐朝中衰埋下伏筆。756年李亨即位,尊其為太上皇。762年病逝。
《過王濬墓》李隆基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的中文譯文:
吳國分牛斗,晉朝命龍驤。
接受任命戰敵已滅,戰功名聲不顯。
居美尚未盡善,自我傷感居功自傲。
長戟此刻何在,孤墳在這條路旁。
無法欣賞茂盛的松柏,只剩下密布的荊棘。
嘆息懸劍于隴山,誰能理解夢中刀光的預兆。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皇帝李隆基所作,是對唐朝名將王濬的墓地的一番感嘆和思考。王濬是吳國人,他曾經在晉朝時擔任重要職務,為國家立下了赫赫戰功,但卻因為名利得失而深感困惑和傷感。詩人通過描述王濬的墓地景象,表達了對功名利祿的疑問和對榮耀光輝的沉思。
首先,詩人提到“吳國分牛斗,晉朝命龍驤”,這是指王濬出生在吳國,晉朝時被任命為將領,龍驤是指他被封為將軍。接著詩人表達了王濬對自己的戰功并不滿意,感到名聲不顯,覺得自己的努力被人們忽略。他覺得自己無法將美好的事情做到極致,對自己的所做所為感到后悔和自責。
然后詩人描述了王濬的墓地景象。詩中提到“長戟今何在,孤墳此路傍”,長戟代表戰斗和戰功,現在已經消失不見了,只剩下孤零零的墳墓在路旁。詩人用這種荒蕪的墓地來對比王濬曾經的輝煌,表達了對功名寂寞和虛幻的感慨。
最后,詩人出現了“懸劍隴”和“夢刀祥”的描述。懸劍隴指的是在隴山懸掛著的劍,暗示了戰斗和殺戮。而夢刀祥則表達了對王濬所做的事情的夢幻和神奇。通過這兩個形象的描繪,詩人希望讓人們對王濬的功績有所認識和理解。
整首詩寫出了詩人對功名利祿、榮耀與虛幻的思考,也表達了對王濬的敬仰和緬懷之情。這首詩感嘆了功名之苦和功利之空,以及對英雄的惋惜和敬意。
“誰識夢刀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ò wáng jùn mù
過王濬墓
wú guó fēn niú dòu, jìn shì mìng lóng xiāng.
吳國分牛斗,晉室命龍驤。
shòu rèn dí yǐ miè, cè xūn míng bù zhāng.
受任敵已滅,策勛名不彰。
jū měi wèi jǐn shàn, jīn gōng tú zì shāng.
居美未盡善,矜功徒自傷。
cháng jǐ jīn hé zài, gū fén cǐ lù bàng.
長戟今何在,孤墳此路傍。
bù guān sōng bǎi mào, kōng yú jīng jí chǎng.
不觀松柏茂,空馀荊棘場。
tàn jiē xuán jiàn lǒng, shuí shí mèng dāo xiáng.
嘆嗟懸劍隴,誰識夢刀祥。
“誰識夢刀祥”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