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與愛后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相與愛后時”全詩
英英爾眾賢,名實郁雙振。
殘春惜將別,清洛行不近。
相與愛后時,無令孤逸韻。
分類:
作者簡介(蕭穎士)

蕭穎士(717~768年),字茂挺,潁州汝陰(今安徽阜陽)人,郡望南蘭陵(今江蘇常州)。唐朝文人、名士。蕭高才博學,著有《蕭茂挺集》。門人共謚“文元先生”。工于書法,長于古籀文體,時人論其“殷、顏、柳、陸,李、蕭、邵、趙,以能全其交也。”工古文辭,語言樸實;詩多清凄之言。家富藏書,玄宗時,家居洛陽,已有書數千卷。安祿山謀反后,他把藏書轉移到石洞堅壁,獨身走山南。其文多已散佚,有《蕭梁史話》《游梁新集》及文集10余卷,明人輯錄有《蕭茂挺文集》1卷,《全唐詩》收其詩20首,收其文2卷。
《留別二三子,得韻字》蕭穎士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中文譯文如下:
留別二三子,得韻字
二紀尚雌伏,徒然忝先進。
英英爾眾賢,名實郁雙振。
殘春惜將別,清洛行不近。
相與愛后時,無令孤逸韻。
詩詞的意境是詩人離別二三友人之際,表達了他在文學上的自謙和對友人的贊美之情。詩人在詩中自謙自己年紀尚輕,尚未有所成就,仍然需要努力。而他所稱贊的眾賢朋友們既在名望上備受贊譽,又在實際才能上十分出眾,是大有希望的人物。
詩的題材來自于勸告友人留戀春天的美景,而不要離開。然而,因為文人雅士居住于洛陽,而詩人即將離開洛陽,無法享受春天的美景。所以他與朋友相處的時光變得珍貴起來,并表達了與友人共同欣賞春天美景的愿望。
最后兩句詩意深刻,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期望,希望二三子不要追求孤逸之韻(即獨自追求文學上的獨特風格),而是相互之間進行交流,共同成長。
整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贊美、自謙和希望,以及對友人間文學交流的肯定和重視。
“相與愛后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iú bié èr sān zi, dé yùn zì
留別二三子,得韻字
èr jì shàng cí fú, tú rán tiǎn xiān jìn.
二紀尚雌伏,徒然忝先進。
yīng yīng ěr zhòng xián, míng shí yù shuāng zhèn.
英英爾眾賢,名實郁雙振。
cán chūn xī jiāng bié, qīng luò xíng bù jìn.
殘春惜將別,清洛行不近。
xiāng yǔ ài hòu shí, wú lìng gū yì yùn.
相與愛后時,無令孤逸韻。
“相與愛后時”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