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幽必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自幽必顯”全詩
自幽必顯。
既曰有聲。
因風易演。
逶迤云閣。
司帝之典。
蔚彼遺藉。
如瑩如洗。
分類:
作者簡介(謝靈運)

謝靈運(385年-433年),東晉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在會稽始寧(今浙江上虞),原為陳郡謝氏士族。東晉名將謝玄之孫,小名“客”,人稱謝客。又以襲封康樂公,稱謝康公、謝康樂。著名山水詩人,主要創作活動在劉宋時代,中國文學史上山水詩派的開創者。由謝靈運始,山水詩乃成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大流派,最著名的是《山居賦》,也是見諸史冊的第一位大旅行家。謝靈運還兼通史學,工于書法,翻譯佛經,曾奉詔撰《晉書》。《隋書·經籍志》、《晉書》錄有《謝靈運集》等14種。
《答謝諮議》謝靈運 翻譯、賞析和詩意
《答謝諮議》是南北朝時期謝靈運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鳴鵠在陰。
自幽必顯。
既曰有聲。
因風易演。
逶迤云閣。
司帝之典。
蔚彼遺藉。
如瑩如洗。
詩意:
這首詩詞以鳴鵠為比喻,表達了作者自幽微之地必然顯耀的觀點。詩中提到鳴鵠的聲音傳播得很遠,因為風可以輕易傳播聲音。作者將這種聲音的傳播比作云閣曲折曲回的形狀,認為這是天帝的法則所決定的。作者贊美了這種古代文化的傳承,將其比作清澈明亮的珠寶。
賞析:
這首詩詞展示了謝靈運對古代文化傳承的贊美和對命運力量的認同。鳴鵠是一種寓言性的形象,代表著深居簡出的學者或者藝術家。作者認為,無論人們身處多么幽微的地方,只要有真正的才華和價值,就一定會被世人所認可和傳頌。詩中的鳴鵠聲音通過風的傳播,可以遠遠傳達出去,這也暗喻著真正的才華和價值是無法被束縛和壓制的。
詩中的“逶迤云閣”表達了聲音在傳播過程中的曲折和變化,這又與作者提到的司帝之典相聯系。司帝是指天帝,意味著這種傳播方式是由天帝的法則所決定的,暗示了一種命運的力量。作者通過這樣的描寫,強調了自己對古代文化的尊重和對宇宙法則的認同。
最后,作者用“蔚彼遺藉,如瑩如洗”來形容古代文化的遺產,將其比作清澈明亮的珠寶。這種描寫表達了作者對古代文化的珍視和美好的評價。整首詩詞通過富有想象力的比喻和意象,展示了作者對古代文化傳承的敬意,并表達了對才華和命運力量的思考和認同。
“自幽必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á xiè zī yì
答謝諮議
míng gǔ zài yīn.
鳴鵠在陰。
zì yōu bì xiǎn.
自幽必顯。
jì yuē yǒu shēng.
既曰有聲。
yīn fēng yì yǎn.
因風易演。
wēi yí yún gé.
逶迤云閣。
sī dì zhī diǎn.
司帝之典。
wèi bǐ yí jí.
蔚彼遺藉。
rú yíng rú xǐ.
如瑩如洗。
“自幽必顯”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六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