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上柳梢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月上柳梢頭”出自宋代朱淑真的《生查子》,
詩句共5個字,詩句拼音為:yuè shàng liǔ shāo tóu,詩句平仄:仄仄仄平平。
“月上柳梢頭”全詩
《生查子》
去年元夜[1]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分類: 生查子
作者簡介(朱淑真)

朱淑真(約1135~約1180),號幽棲居士,宋代女詩人,亦為唐宋以來留存作品最豐盛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時在世,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縣),《四庫全書》中定其為“浙中海寧人”,一說浙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仕宦之家。夫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終致其抑郁早逝。又傳淑真過世后,父母將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無定論。現存《斷腸詩集》、《斷腸詞》傳世,為劫后余篇。
【注釋】:
[1]元夜:農歷正月十五夜,即元宵節,也稱上元節。
按:此詞一說歐陽修作,但《六一詞》與其它詞集互雜極多,不足為憑。力辯此詞非朱淑真所作者如《四庫提要》,乃出于保全淑真“名節”,衛道士心態,何足道哉!細賞此詞,似非六一居士手筆,實乃斷腸之聲。淑真另有一首《元夜詩》,可與此詞互看:“火燭銀花觸目紅,揭天吹鼓斗春風。新歡入手愁忙里,舊事驚心憶夢中。但愿暫成人繾綣,不妨常任月朦朧。賞燈那待工夫醉,未必明年此會同。”
詞以靈光獨運的藝術構思,使今與昔、悲與歡互相交織、前后映照,從而巧妙地抒寫了物是人非、不堪回首之感。
上片追憶去年元夜的歡會。“花市燈如晝”,極寫元宵燈火輝煌。自唐代起,就有元夜張燈、觀燈的習俗,至宋而其風益盛。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六記燈市景象云“燈山上彩,金碧相射,錦繡交輝”。可知,“花市燈如晝”乃狀其實況,略無夸飾。但描寫燈市不過是為了展示歡會的時空背景,因而一筆帶過,不多著力。
“月上柳梢頭”二句含“賓”就“主”,再現那令人沉醉的情景。“黃昏后”,交待主人公與其情侶相會的時間。“月上柳梢頭”,既是對“黃昏后”這一時間概念的形象示現,也是對男女主人公歡會的環境的補充描繪——明月皎皎,垂柳依依,是那樣富于詩情畫意。“人
約”,點出男女主人公并非邂逅燈市,而是早有密約。這表明他們即便尚未私訂終身,至少也彼此傾心。
值得稱道的是,作者沒有正面涉筆他們相會前的心馳神往,見面后的歡聲笑語以及分手后時的意亂情迷,而僅用一句“人約黃昏后”提示, 深得藝術三昧。
下片抒寫今年元夜重臨故地,不見伊人的感傷。“月與燈依舊”,說明景物與去年一般無二,照樣月光普照,華燈齊放。但風景無殊,人事全異。“不見去年人”二句情緒一落千丈:去年鶯儔燕侶,對訴衷腸,今年孤身支影, 徒憶前盟, 主人公怎能不撫今思昔,淚下如注。因何“不見”,一字不及,或話有難言之隱,或許故意留下懸念。全詞的藝術構思近似于唐人崔護的《游城南》詩(去年今日此門中),卻較崔詩更見語言的回環錯綜之美,也更具民歌風味。
--------------------------
這首詞與唐朝詩人崔護的名作《題都城南莊》(“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只今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有異曲同工之妙。詞中描寫了作者昔日一段纏綿悱惻、難以忘懷的愛情,抒發了舊日戀情破滅后的失落感與孤獨感。
上片寫去年元夜情事。頭兩句寫元霄之夜的繁華熱鬧,為下文情人的出場渲染出一種柔情的氛圍。后兩句情景交融 ,寫出了戀人在月光柳影下兩情依依、情話綿綿的景象 ,制造出朦朧清幽 、婉約柔美的意境。
下片寫今年元夜相思之苦。“ 月與燈依舊 ”與“不見去年人”相對照,引出“淚滿春衫袖”這一舊情難續的沉重哀傷,表達出詞人對昔日戀人的一往情深。
此詞既寫出了伊人的美麗和當日相戀的溫馨甜蜜,又寫出了今日伊人不見的悵惘和憂傷。在寫法上,它采用了去年與今年的對比性手法,使得今昔情景之間形成哀樂迥異的鮮明對比,從而有效地表達了詞人所欲吐露的愛情遭遇上的傷感、苦痛體驗。這種文義并列的分片結構 ,形成回旋詠嘆的重疊 ,讀來一詠三嘆,令人感慨。
[1]元夜:農歷正月十五夜,即元宵節,也稱上元節。
按:此詞一說歐陽修作,但《六一詞》與其它詞集互雜極多,不足為憑。力辯此詞非朱淑真所作者如《四庫提要》,乃出于保全淑真“名節”,衛道士心態,何足道哉!細賞此詞,似非六一居士手筆,實乃斷腸之聲。淑真另有一首《元夜詩》,可與此詞互看:“火燭銀花觸目紅,揭天吹鼓斗春風。新歡入手愁忙里,舊事驚心憶夢中。但愿暫成人繾綣,不妨常任月朦朧。賞燈那待工夫醉,未必明年此會同。”
詞以靈光獨運的藝術構思,使今與昔、悲與歡互相交織、前后映照,從而巧妙地抒寫了物是人非、不堪回首之感。
上片追憶去年元夜的歡會。“花市燈如晝”,極寫元宵燈火輝煌。自唐代起,就有元夜張燈、觀燈的習俗,至宋而其風益盛。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六記燈市景象云“燈山上彩,金碧相射,錦繡交輝”。可知,“花市燈如晝”乃狀其實況,略無夸飾。但描寫燈市不過是為了展示歡會的時空背景,因而一筆帶過,不多著力。
“月上柳梢頭”二句含“賓”就“主”,再現那令人沉醉的情景。“黃昏后”,交待主人公與其情侶相會的時間。“月上柳梢頭”,既是對“黃昏后”這一時間概念的形象示現,也是對男女主人公歡會的環境的補充描繪——明月皎皎,垂柳依依,是那樣富于詩情畫意。“人
約”,點出男女主人公并非邂逅燈市,而是早有密約。這表明他們即便尚未私訂終身,至少也彼此傾心。
值得稱道的是,作者沒有正面涉筆他們相會前的心馳神往,見面后的歡聲笑語以及分手后時的意亂情迷,而僅用一句“人約黃昏后”提示, 深得藝術三昧。
下片抒寫今年元夜重臨故地,不見伊人的感傷。“月與燈依舊”,說明景物與去年一般無二,照樣月光普照,華燈齊放。但風景無殊,人事全異。“不見去年人”二句情緒一落千丈:去年鶯儔燕侶,對訴衷腸,今年孤身支影, 徒憶前盟, 主人公怎能不撫今思昔,淚下如注。因何“不見”,一字不及,或話有難言之隱,或許故意留下懸念。全詞的藝術構思近似于唐人崔護的《游城南》詩(去年今日此門中),卻較崔詩更見語言的回環錯綜之美,也更具民歌風味。
--------------------------
這首詞與唐朝詩人崔護的名作《題都城南莊》(“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只今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有異曲同工之妙。詞中描寫了作者昔日一段纏綿悱惻、難以忘懷的愛情,抒發了舊日戀情破滅后的失落感與孤獨感。
上片寫去年元夜情事。頭兩句寫元霄之夜的繁華熱鬧,為下文情人的出場渲染出一種柔情的氛圍。后兩句情景交融 ,寫出了戀人在月光柳影下兩情依依、情話綿綿的景象 ,制造出朦朧清幽 、婉約柔美的意境。
下片寫今年元夜相思之苦。“ 月與燈依舊 ”與“不見去年人”相對照,引出“淚滿春衫袖”這一舊情難續的沉重哀傷,表達出詞人對昔日戀人的一往情深。
此詞既寫出了伊人的美麗和當日相戀的溫馨甜蜜,又寫出了今日伊人不見的悵惘和憂傷。在寫法上,它采用了去年與今年的對比性手法,使得今昔情景之間形成哀樂迥異的鮮明對比,從而有效地表達了詞人所欲吐露的愛情遭遇上的傷感、苦痛體驗。這種文義并列的分片結構 ,形成回旋詠嘆的重疊 ,讀來一詠三嘆,令人感慨。
“月上柳梢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ēng zhā zǐ
生查子
qù nián yuán yè 1 shí, huā shì dēng rú zhòu.
去年元夜[1]時,花市燈如晝。
yuè shàng liǔ shāo tóu, rén yuē huáng hūn hòu.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jīn nián yuán yè shí, yuè yǔ dēng yī jiù.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bú jiàn qù nián rén, lèi shī chūn shān xiù.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月上柳梢頭”平仄韻腳
拼音:yuè shàng liǔ shāo tóu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月上柳梢頭”的相關詩句
“月上柳梢頭”的關聯詩句
網友評論
* “月上柳梢頭”的意思和全詩出處介紹,以及全詩翻譯和賞析,“月上柳梢頭”出自朱淑真的 《生查子·去年元夜[1]時》,還提供了該詩句的全詩全文、翻譯、賞析、譯文以及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