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問楚囚”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誰來問楚囚”全詩
我自操吳語,誰來問楚囚。
寂中惟滅想,達處盡忘憂。
手有韋編在,朝聞夕死休。
分類:
作者簡介(文天祥)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浮休道人。漢族,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縣)人,南宋末大臣,文學家,民族英雄。寶祐四年(1256年)進士,官到右丞相兼樞密史。被派往元軍的軍營中談判,被扣留。后脫險經高郵嵇莊到泰縣塘灣,由南通南歸,堅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敗被張弘范俘虜,在獄中堅持斗爭三年多,后在柴市從容就義。著有《過零丁洋》、《文山詩集》、《指南錄》、《指南后錄》、《正氣歌》等作品。
《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賦》文天祥 翻譯、賞析和詩意
《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賦》是宋代文天祥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風霜陰忽忽,天地澹悠悠。
寒冷的風霜陰云密布,天地間寧靜廣闊。
這里描述了一個寒冷的秋天景象,以及廣袤寧靜的天地景色。這種景象可能與文天祥所處的環境相呼應,同時也可表達他內心的孤獨和蒼涼之感。
我自操吳語,誰來問楚囚。
我自己操著吳語,誰會來問我這楚囚。
這兩句表達了作者在囚禁中的心境,他使用吳語交流,暗示他身處于敵對勢力的地方,被囚禁在燕越(即現今的越南)地區,感到孤立無援。
寂中惟滅想,達處盡忘憂。
在寂靜中只有滅絕的思念,到達某個地方則盡情忘卻憂愁。
這兩句表達了作者在囚禁中寂寞孤獨的情感,他努力消除內心的思念和憂慮,用達到某個境地來遺忘痛苦。
手有韋編在,朝聞夕死休。
手中有韋編(指寫作)之器,早晨聽到死亡的消息,晚上就可以安心離世。
這兩句表達了作者在囚禁中依然保持堅定的意志,他堅持寫作,即使面臨死亡的威脅,也能夠安心離世。
整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在囚禁中的心境和思想狀態。他面對嚴酷的環境和孤獨的困境,但仍然保持著自己的信念和堅強的意志。通過寫作表達內心的情感,他將自己的思念和憂愁融入其中,同時也通過寫作來尋求心靈的寧靜和解脫。這首詩詞展現了文天祥在逆境中的堅韌和對生命的思考,具有深刻的詩意和感人的賞析價值。
“誰來問楚囚”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ǐ mǎo shí yuè yī rì zhì yàn yuè wǔ rì lí bì àn yǒu gǎn ér fù
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賦
fēng shuāng yīn hū hū, tiān dì dàn yōu yōu.
風霜陰忽忽,天地澹悠悠。
wǒ zì cāo wú yǔ, shuí lái wèn chǔ qiú.
我自操吳語,誰來問楚囚。
jì zhōng wéi miè xiǎng, dá chù jǐn wàng yōu.
寂中惟滅想,達處盡忘憂。
shǒu yǒu wéi biān zài, zhāo wén xī sǐ xiū.
手有韋編在,朝聞夕死休。
“誰來問楚囚”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