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金門外柳如煙”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涌金門外柳如煙”全詩
玉腕羅裙雙蕩槳,鴛鴦飛近采蓮船。
分類: 西湖
作者簡介(于謙)

于謙(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號節庵,官至少保,世稱于少保。漢族,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錢塘縣人。因參與平定漢王朱高煦謀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擔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撫。明英宗時期,因得罪王振下獄,后釋放,起為兵部侍郎。土木之變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鈺監國,擢兵部尚書。于謙力排南遷之議,決策守京師,與諸大臣請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師,督戰,擊退之。論功加封少保,總督軍務,終迫也先遣使議和,使英宗得歸。天順元年因“謀逆”罪被冤殺。謚曰忠肅。有《于忠肅集》。于謙與岳飛、張煌言并稱“西湖三杰”。
《夏日憶西湖》于謙 翻譯、賞析和詩意
《夏日憶西湖》是明代于謙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在夏天懷念西湖的景色和情景。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涌金門外柳如煙,
西子湖頭水拍天。
玉腕羅裙雙蕩槳,
鴛鴦飛近采蓮船。
詩詞的意境主要圍繞著夏天的西湖展開。首句描述了柳樹如煙般拂動的景象,給人一種輕盈、柔美的感覺。接著,詩人描繪了西子湖畔波光粼粼的湖水,水波拍打著天空,顯得無邊無際。詩詞中的“西子”指的是西湖,這是杭州著名的風景名勝區。接下來的兩句描繪了一個女子劃著船,在湖上蕩槳。她身著羅裙,手腕上佩戴著玉鐲,優雅動人。最后一句中的“鴛鴦飛近采蓮船”揭示出了一個浪漫的畫面,形容了一對鴛鴦飛近采蓮的船只,增添了詩詞的情調。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生動的語言描繪了夏天西湖的景色,通過對柳樹、湖水、船只和鴛鴦的描寫,展現了西湖夏日的美麗與寧靜。詩人通過細膩的描繪和鮮明的意象,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優美的自然景觀中。
詩詞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柳如煙、水拍天、玉腕羅裙等,通過這些形象的描繪,使整首詩詞充滿了生動感和藝術感。同時,這些意象也展示了作者對自然景色的敏感和對美的追求。
通過描繪女子劃船的場景,詩人給詩詞注入了一絲浪漫情調。女子身著羅裙,手腕上佩戴著玉鐲,給人一種典雅高貴的感覺。整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的描繪,營造出了一種寧靜、優雅的氛圍,讓讀者仿佛置身于夏日西湖的美景之中。
總之,這首詩詞通過簡練的表達和鮮明的意象,刻畫了夏日西湖的美景和人物形象,展現了作者對自然美和浪漫情調的追求。它以其清新的意境和細膩的描寫,成為了描繪西湖美景的經典之作。
“涌金門外柳如煙”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à rì yì xī hú
夏日憶西湖
yǒng jīn mén wài liǔ rú yān, xī zǐ hú tóu shuǐ pāi tiān.
涌金門外柳如煙,西子湖頭水拍天。
yù wàn luó qún shuāng dàng jiǎng, yuān yāng fēi jìn cǎi lián chuán.
玉腕羅裙雙蕩槳,鴛鴦飛近采蓮船。
“涌金門外柳如煙”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