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行夏口氣如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鼓行夏口氣如云”全詩
千艘已共長江崄,百勝安知赤壁焚。
觜距方強要一斗,君臣已定勢三分。
古來伐國須觀釁,意突成功所未聞。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赤壁懷古》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赤壁懷古》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新破荊州得水軍,
鼓行夏口氣如云。
千艘已共長江崄,
百勝安知赤壁焚。
觜距方強要一斗,
君臣已定勢三分。
古來伐國須觀釁,
意突成功所未聞。
詩意:
《赤壁懷古》這首詩詞以歷史事件赤壁之戰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歷史的懷念和對英雄壯舉的贊美之情。詩中描述了當時新破荊州后得到的水軍,士兵們士氣高昂,如云一般浩大。千艘戰船已經集結在長江崄(指長江口),百勝的水軍怎能知道赤壁將會被焚毀呢?詩中也提到了觜距方強要一斗的情景,表現了君臣之間的力量對比,暗示了君臣之間的勢力分布已經基本確定。最后兩句表達了伐國之事必須觀察具體情況,成功往往來自意外和突破。
賞析:
《赤壁懷古》通過描繪歷史事件和英雄事跡,展現了作者對歷史的敬仰和對英雄氣概的謳歌。詩中運用了形象生動的語言描繪了水軍的龐大氣勢,以及君臣之間的力量對比。詩中的"觜距方強要一斗"一句,通過形象的對比,強調了君臣之間的力量懸殊。最后兩句"古來伐國須觀釁,意突成功所未聞"則突出了成功往往來自于突破和意外,這種觀點在戰爭中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英雄事跡的謳歌和對歷史的懷念之情,同時也通過對歷史事件的描繪,展現出作者對戰爭和勝利的思考和感慨。這首詩詞在文學上也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是蘇轍創作的代表作之一。
“鼓行夏口氣如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ì bì huái gǔ
赤壁懷古
xīn pò jīng zhōu dé shuǐ jūn, gǔ xíng xià kǒu qì rú yún.
新破荊州得水軍,鼓行夏口氣如云。
qiān sōu yǐ gòng cháng jiāng xiǎn, bǎi shèng ān zhī chì bì fén.
千艘已共長江崄,百勝安知赤壁焚。
zī jù fāng qiáng yào yī dòu, jūn chén yǐ dìng shì sān fēn.
觜距方強要一斗,君臣已定勢三分。
gǔ lái fá guó xū guān xìn, yì tū chéng gōng suǒ wèi wén.
古來伐國須觀釁,意突成功所未聞。
“鼓行夏口氣如云”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二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