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到喜身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秋到喜身安”全詩
林鵲真安往,河橋晚未完。
得閑心不厭,求巧老應難。
送酒誰知我,瓢樽昨暮乾。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七夕》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七夕》
朝代:宋代
作者:蘇轍
火流知節換,
秋到喜身安。
林鵲真安往,
河橋晚未完。
得閑心不厭,
求巧老應難。
送酒誰知我,
瓢樽昨暮乾。
中文譯文:
熱情的流火知道季節的更替,
秋天的到來讓我心情愉悅安寧。
林中的喜鵲真實地飛過,
河橋的晚霞尚未完全褪去。
有空閑時心境不會厭煩,
追求技藝的老人應該會感到困難。
送酒的人誰知道我,
昨晚干涸的瓢酒樽。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七夕節的景象,表達了詩人的感受和情緒。詩人通過描繪火流知節換,秋天的到來,表達了自己對季節的敏感和對美好時光的期待。喜鵲飛過林中,河橋上的晚霞還未散去,展示了七夕節的浪漫氛圍。詩人在閑暇之余,心境愉悅而不厭倦,但他深知追求技藝的道路并不容易。最后,詩人寄托了自己的情感,送酒的人卻不了解他的心情,表達了一種寂寞和被誤解的情感。
這首詩情感細膩,描繪了七夕節的景象,抒發了詩人內心的感受。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結合自己的情感表達,給人一種淡雅清新的感覺。整體上,這首詩詞展示了蘇轍細膩的情感和對生活的感悟,同時也反映了他對技藝追求的堅持和對寂寞孤獨的思考。
“秋到喜身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ī xī
七夕
huǒ liú zhī jié huàn, qiū dào xǐ shēn ān.
火流知節換,秋到喜身安。
lín què zhēn ān wǎng, hé qiáo wǎn wèi wán.
林鵲真安往,河橋晚未完。
dé xián xīn bù yàn, qiú qiǎo lǎo yīng nán.
得閑心不厭,求巧老應難。
sòng jiǔ shéi zhī wǒ, piáo zūn zuó mù gān.
送酒誰知我,瓢樽昨暮乾。
“秋到喜身安”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