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紛然落葉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紛然落葉下”全詩
可憐凌云條,化為樵夫束。
凜然造物意,豈復私一木。
置身有得地,不問直與曲。
青松未必貴,枯榆還自足。
紛然落葉下,蕭條愧華屋。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次韻子瞻系御史獄賦獄中榆槐竹柏 榆》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
秋風何其凜冽,吹盡了山中的綠色。可憐的凌云條,現在已經被砍伐成了樵夫的柴束。大自然的創造者是那么高傲,不再把注意力放在單獨的一棵樹上。站在這里,無論是平坦還是崎嶇的土地,都是一樣的。青松樹未必比其他樹更貴重,而枯榆樹也足以自給自足。現在樹葉紛紛飄落,蕭條的景象讓華麗的建筑物感到慚愧。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一種自然美景下的哲學思考,表現出作者對自然的敬畏和崇拜。在秋風中,山中的綠色被吹得無影無蹤,凌云條也不再是高大的樹木,而變成了普通的柴束。作者通過這種自然景象,表達出對大自然創造者的崇敬和敬畏。他認為自然的創造者高傲而不會把注意力放在單獨的一棵樹上。作者反思人類應該如何看待自然,而不是一味地追求人類自身的利益。
賞析:
這首詩展示了蘇軾深厚的哲學素養和對大自然的熱愛。他借助自然景象表達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同時也通過這種思考和感悟,對人類的行為和態度提出了反思和警醒。作者在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修辭手法,如“吹盡山中綠”、“化為樵夫束”、“不問直與曲”等等,讓讀者產生視覺和感性的聯想,增強了詩歌的表現力和感染力。此外,詩中對自然和人類的關系進行了深刻的思考,表現了作者對自然的敬畏和人類的自省,具有思想性和價值性。
“紛然落葉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zi zhān xì yù shǐ yù fù yù zhōng yú huái zhú bǎi yú
次韻子瞻系御史獄賦獄中榆槐竹柏 榆
qiū fēng yī hé lì, chuī jǐn shān zhōng lǜ.
秋風一何厲,吹盡山中綠。
kě lián líng yún tiáo, huà wéi qiáo fū shù.
可憐凌云條,化為樵夫束。
lǐn rán zào wù yì, qǐ fù sī yī mù.
凜然造物意,豈復私一木。
zhì shēn yǒu de dì, bù wèn zhí yǔ qū.
置身有得地,不問直與曲。
qīng sōng wèi bì guì, kū yú hái zì zú.
青松未必貴,枯榆還自足。
fēn rán luò yè xià, xiāo tiáo kuì huá wū.
紛然落葉下,蕭條愧華屋。
“紛然落葉下”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一馬 (仄韻) 去聲二十二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