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為雄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若為雄才”全詩
適苦欲死,招憩不來。
百歲如流,富貴冷灰。
大道日喪,若為雄才。
壯士拂劍,浩然彌哀。
蕭蕭落葉,漏雨蒼苔。
分類:
作者簡介(司空圖)

司空圖(837~908)晚唐詩人、詩論家。字表圣,自號知非子,又號耐辱居士。祖籍臨淮(今安徽泗縣東南),自幼隨家遷居河中虞鄉(今山西永濟)。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應試,擢進士上第,天復四年(904年),朱全忠召為禮部尚書,司空圖佯裝老朽不任事,被放還。后梁開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弒,他絕食而死,終年七十二歲。司空圖成就主要在詩論,《二十四詩品》為不朽之作。《全唐詩》收詩三卷。
《二十四詩品》司空圖 翻譯、賞析和詩意
《二十四詩品》是唐代司空圖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以及賞析:
大風卷水,林木為摧。
狂風肆虐,卷起滔滔洪水,摧毀了茂密的樹林。
適苦欲死,招憩不來。
適時困苦,令人忍受到了想死的地步,無法找到片刻的安慰。
百歲如流,富貴冷灰。
百年如白駒過隙般匆匆而去,富貴也最終會化為冷灰。
大道日喪,若為雄才。
世道逐漸衰弱,如同英才的離世一般。
壯士拂劍,浩然彌哀。
勇士撫摸劍柄,篤定而悲痛。
蕭蕭落葉,漏雨蒼苔。
蕭瑟的落葉,雨水滴漏,青苔滿地。
《二十四詩品》以自然景觀和人類命運為主題,通過描繪大自然中的破敗景象,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悲涼感受。詩中的大風卷水、林木為摧,暗喻社會的動蕩和人生的坎坷。適苦欲死,招憩不來,表達了作者深深的痛苦和無奈之情。百歲如流,富貴冷灰,表現了人生的短暫和物質財富的虛幻。大道日喪,若為雄才,表達了對社會風氣衰敗的擔憂。壯士拂劍,浩然彌哀,描述了勇士對時代弱者命運的哀悼和無奈。最后的蕭蕭落葉和漏雨蒼苔,則表達了歲月的流逝和事物的腐朽。
整首詩以凄涼、悲愴的語言描繪了人生的辛酸和社會的頹廢,展示了唐代的時代氛圍和司空圖對時代變遷的思考。該詩以其深邃的意境和獨特的表達方式,使人們體味到了生命的無常和命運的無奈,是一首充滿哲理和悲壯情懷的佳作。
“若為雄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èr shí sì shī pǐn
二十四詩品
dà fēng juǎn shuǐ, lín mù wèi cuī.
大風卷水,林木為摧。
shì kǔ yù sǐ, zhāo qì bù lái.
適苦欲死,招憩不來。
bǎi suì rú liú, fù guì lěng huī.
百歲如流,富貴冷灰。
dà dào rì sàng, ruò wéi xióng cái.
大道日喪,若為雄才。
zhuàng shì fú jiàn, hào rán mí āi.
壯士拂劍,浩然彌哀。
xiāo xiāo luò yè, lòu yǔ cāng tái.
蕭蕭落葉,漏雨蒼苔。
“若為雄才”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