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野草秋山外”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茫茫野草秋山外”全詩
捆青松,夾綠槐。
茫茫野草秋山外,豐碑是處成荒冢,華表千尋臥碧苔。
墳前石馬磨刀壞。
倒不如閑錢沽酒,醉醺醺山徑歸來。
分類:
作者簡介(鄭燮)

鄭板橋(1693—1765)清代官吏、書畫家、文學家。名燮,字克柔,漢族,江蘇興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揚州八怪”之一。其詩、書、畫均曠世獨立,,世稱“三絕”,擅畫蘭、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畫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為突出。著有《板橋全集》。 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元年進士。中進士后曾歷官河南范縣、山東濰縣知縣,有惠政。以請臻饑民忤大吏,乞疾歸。
《道情》鄭燮 翻譯、賞析和詩意
《道情》是清代詩人鄭燮所作的一首詩,以下是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老樵夫,自砍柴。
捆青松,夾綠槐。
茫茫野草秋山外,
豐碑是處成荒冢,
華表千尋臥碧苔。
墳前石馬磨刀壞。
倒不如閑錢沽酒,
醉醺醺山徑歸來。
詩意:
這首詩描寫了一個老樵夫在野外勞作的場景。他砍柴、捆青松,周圍是茫茫野草,秋山在遠方。他注意到一座豐碑,站在荒墓上,華表千尋躺在碧苔之中。在他的墳前,石馬磨刀已經壞了。他比較了自己的生活和這座豐碑,認為自己不如喝酒閑逛,回來時醉醺醺的感覺更好。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寫一個老樵夫的場景,展現出了他內心的獨白和感悟。他面對荒墓和碑文,反思自己的生活,認為自己的生活與這座豐碑相比,是微不足道的。這種對生命和存在的反思,是人類一直以來所追求的智慧。此外,詩中也透露出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敬畏,他用樸實的語言,描繪出了野外的景象,讓讀者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神秘。整首詩簡潔明了,語言簡單卻富有哲理,是一首具有思想深度的好詩。
“茫茫野草秋山外”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ào qíng
道情
lǎo qiáo fū, zì kǎn chái.
老樵夫,自砍柴。
kǔn qīng sōng, jiā lǜ huái.
捆青松,夾綠槐。
máng máng yě cǎo qiū shān wài, fēng bēi shì chù chéng huāng zhǒng,
茫茫野草秋山外,豐碑是處成荒冢,
huá biǎo qiān xún wò bì tái.
華表千尋臥碧苔。
fén qián shí mǎ mó dāo huài.
墳前石馬磨刀壞。
dào bù rú xián qián gū jiǔ, zuì xūn xūn shān jìng guī lái.
倒不如閑錢沽酒,醉醺醺山徑歸來。
“茫茫野草秋山外”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九泰 (仄韻) 去聲九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