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娘臉下難勝淚”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蕭娘臉下難勝淚”出自唐代徐凝的《憶揚州》,
詩句共7個字,詩句拼音為:xiāo niáng liǎn xià nán shèng lèi,詩句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
“蕭娘臉下難勝淚”全詩
《憶揚州》
蕭娘臉下難勝淚,桃葉眉頭易得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分類:
作者簡介(徐凝)
徐凝,唐代(約公元八一三年、唐憲宗元和中前后前后在世)詩人,浙江睦州人,代表作《奉酬元相公上元》。《全唐詩》錄存一卷。
【注釋】:
說是憶“揚州”,實際上是一首懷人的作品,所以詩人并不著力描寫這座“綠揚城郭”的宜人風物,而是以離恨千端的綿綿情懷,追憶當日的別情。不寫自己的殷切懷念,而寫遠人的別時音容,以往日遠人之情重,襯出今日自己情懷之不堪,是深一層寫法。
前兩句,所謂“相見時難別亦難”,極寫當日別離景象,蕭娘、桃葉均代指所思;愁眉、淚眼似是重復,而以一“難”一“易”出之,便不覺其煩,反而有反復留連、無限縈懷之感。當日的愁眉,當日的淚眼,以及當日的慘痛心情,都作成今日無窮的思念。于此思念殷切之際,唯覺一片惆悵,無可訴說之人,于是,抬頭而見月,但此月偏偏又是當時揚州照人離別之月,更加助愁添恨。雖然時光沖淡了當日的凄苦,卻割不斷纏綿的思念。這種掙不斷、解不開的心緒,本與明月無關,奈它曾照離人淚眼,似是有情,而今宵偏照愁人又似無動于衷,卻又可憎。于深夜抬頭望月時,本欲解脫此一段愁思,卻想不到月光又來纏人,故曰“明月無賴”。
古人律絕的結尾處,有時用一種叫做“一筆蕩開”的方法,往往會產生一種“寄意無窮”的效果。這首詩所不同的,是它不在第四句用,而在第三句時即已“蕩開”。曰愁眉,曰淚眼,雖作者余情未盡,而他事已不必增添,于是忽然攬入一輪明月,以寫無可奈何之態,可謂詩思險譎。這兩句看似將全詩截為兩段,實則欲斷不斷,題中用“憶”字,將全詩連貫起來,依然是“剪不斷,理還亂”的“別是一般滋味”。
張泌的《寄人詩》:“別夢依稀到謝家,小廊回合曲欄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與《憶揚州》幾乎寫同一內容。而在寫法上,卻是春蘭秋菊,各占一時之選。張詩的謝家、曲欄,同于徐詩的愁眉、淚眼,意指所思之人。后兩句,也同樣以夜月寄懷。一個說春月多情,一個說明月無賴。雖語言各異而詩意相同。
無賴二字,本有褒貶兩義,這里因明月惱人,有抱怨意。但后世因驚賞這對揚州明月的新奇形象,就離開了作者原意,把它截下來只作為描寫揚州夜月的傳神警句來欣賞,這時的無賴二字又成為愛極的昵稱了。這也是形象有時會大于作者構思的一例。
本來月光普照,遍及人寰,并不偏寵揚州。而揚州的魅力,也非僅在月色。詩為傳神,有時似乎違反常理,卻能深入事理骨髓。三分、無賴的奇幻設想,也有它的淵源與影響。三分明月,使人想起謝靈運的名言。他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此后宋人蘇軾的《水龍吟·和章質夫楊花》:“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也并不遜色。這些數目字,都是不可以常理論的,而它的藝術效果卻是驚人的。以徐凝此詩而論,后世讀者讀此詩后,對揚州的向往如醉如癡,致使“二分明月”成為揚州的代稱。至如“月色無賴”,后世如王安石“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桿”中的“春色惱人”即與之同一機杼。
《憶揚州》是一首懷人詩,但標題卻不明題懷人,而偏曰懷地。這是因為詩人把揚州明月寫到了入神的地步,并用“無賴”之“明月”,把揚州裝點出無限風姿,與《憶揚州》的標題吻合無間,因而把讀者的注意力引向向往揚州的美好。這也許是作者有意的安排,無論如何,這種大膽的藝術構思所產生的效果,是不能不使人為之驚嘆的。
(孫藝秋)
說是憶“揚州”,實際上是一首懷人的作品,所以詩人并不著力描寫這座“綠揚城郭”的宜人風物,而是以離恨千端的綿綿情懷,追憶當日的別情。不寫自己的殷切懷念,而寫遠人的別時音容,以往日遠人之情重,襯出今日自己情懷之不堪,是深一層寫法。
前兩句,所謂“相見時難別亦難”,極寫當日別離景象,蕭娘、桃葉均代指所思;愁眉、淚眼似是重復,而以一“難”一“易”出之,便不覺其煩,反而有反復留連、無限縈懷之感。當日的愁眉,當日的淚眼,以及當日的慘痛心情,都作成今日無窮的思念。于此思念殷切之際,唯覺一片惆悵,無可訴說之人,于是,抬頭而見月,但此月偏偏又是當時揚州照人離別之月,更加助愁添恨。雖然時光沖淡了當日的凄苦,卻割不斷纏綿的思念。這種掙不斷、解不開的心緒,本與明月無關,奈它曾照離人淚眼,似是有情,而今宵偏照愁人又似無動于衷,卻又可憎。于深夜抬頭望月時,本欲解脫此一段愁思,卻想不到月光又來纏人,故曰“明月無賴”。
古人律絕的結尾處,有時用一種叫做“一筆蕩開”的方法,往往會產生一種“寄意無窮”的效果。這首詩所不同的,是它不在第四句用,而在第三句時即已“蕩開”。曰愁眉,曰淚眼,雖作者余情未盡,而他事已不必增添,于是忽然攬入一輪明月,以寫無可奈何之態,可謂詩思險譎。這兩句看似將全詩截為兩段,實則欲斷不斷,題中用“憶”字,將全詩連貫起來,依然是“剪不斷,理還亂”的“別是一般滋味”。
張泌的《寄人詩》:“別夢依稀到謝家,小廊回合曲欄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與《憶揚州》幾乎寫同一內容。而在寫法上,卻是春蘭秋菊,各占一時之選。張詩的謝家、曲欄,同于徐詩的愁眉、淚眼,意指所思之人。后兩句,也同樣以夜月寄懷。一個說春月多情,一個說明月無賴。雖語言各異而詩意相同。
無賴二字,本有褒貶兩義,這里因明月惱人,有抱怨意。但后世因驚賞這對揚州明月的新奇形象,就離開了作者原意,把它截下來只作為描寫揚州夜月的傳神警句來欣賞,這時的無賴二字又成為愛極的昵稱了。這也是形象有時會大于作者構思的一例。
本來月光普照,遍及人寰,并不偏寵揚州。而揚州的魅力,也非僅在月色。詩為傳神,有時似乎違反常理,卻能深入事理骨髓。三分、無賴的奇幻設想,也有它的淵源與影響。三分明月,使人想起謝靈運的名言。他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此后宋人蘇軾的《水龍吟·和章質夫楊花》:“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也并不遜色。這些數目字,都是不可以常理論的,而它的藝術效果卻是驚人的。以徐凝此詩而論,后世讀者讀此詩后,對揚州的向往如醉如癡,致使“二分明月”成為揚州的代稱。至如“月色無賴”,后世如王安石“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桿”中的“春色惱人”即與之同一機杼。
《憶揚州》是一首懷人詩,但標題卻不明題懷人,而偏曰懷地。這是因為詩人把揚州明月寫到了入神的地步,并用“無賴”之“明月”,把揚州裝點出無限風姿,與《憶揚州》的標題吻合無間,因而把讀者的注意力引向向往揚州的美好。這也許是作者有意的安排,無論如何,這種大膽的藝術構思所產生的效果,是不能不使人為之驚嘆的。
(孫藝秋)
“蕭娘臉下難勝淚”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ì yáng zhōu
憶揚州
xiāo niáng liǎn xià nán shèng lèi, táo yè méi tóu yì dé chóu.
蕭娘臉下難勝淚,桃葉眉頭易得愁。
tiān xià sān fēn míng yuè yè, èr fēn wú lài shì yáng zhōu.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蕭娘臉下難勝淚”平仄韻腳
拼音:xiāo niáng liǎn xià nán shèng lèi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蕭娘臉下難勝淚”的相關詩句
“蕭娘臉下難勝淚”的關聯詩句
網友評論
* “蕭娘臉下難勝淚”的意思和全詩出處介紹,以及全詩翻譯和賞析,“蕭娘臉下難勝淚”出自徐凝的 《憶揚州》,還提供了該詩句的全詩全文、翻譯、賞析、譯文以及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