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來東浙系銅章”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偶來東浙系銅章”全詩
花月總隨琴在席,草書都與印盛箱。
村歌曉日茶初出,社鼓春風麥始嘗。
大是山中好長日,蕭蕭衙院隱焚香。
分類:
作者簡介(湯顯祖)

湯顯祖(1550—1616),中國明代戲曲家、文學家。字義仍,號海若、若士、清遠道人。漢族,江西臨川人。公元1583年(萬歷十一年)中進士,任太常寺博士、禮部主事,因彈劾申時行,降為徐聞典史,后調任浙江遂昌知縣,又因不附權貴而免官,未再出仕。曾從羅汝芳讀書,又受李贄思想的影響。在戲曲創作方面,反對擬古和拘泥于格律。作有傳奇《牡丹亭》、《邯鄲記》、《南柯記》、《紫釵記》,合稱《玉茗堂四夢》,以《牡丹亭》最著名。在戲曲史上,和關漢卿、王實甫齊名,在中國乃至世界文學史上都有著重要的地位。
《即事寄孫世行呂玉繩二首》湯顯祖 翻譯、賞析和詩意
《即事寄孫世行呂玉繩二首》是明代作家湯顯祖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偶來東浙系銅章,
只似南都舊禮郎。
花月總隨琴在席,
草書都與印盛箱。
村歌曉日茶初出,
社鼓春風麥始嘗。
大是山中好長日,
蕭蕭衙院隱焚香。
詩意:
這首詩詞是湯顯祖寄給孫世行和呂玉繩的,表達了作者在東浙(浙江)地區的一些感受和體驗。詩中描繪了一幅寧靜而美好的山村生活場景,抒發了對鄉村自然景色和寧靜生活的贊美之情。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東浙地區的景色和生活場景,表達了作者對鄉村生活的喜愛和向往。詩中的"偶來東浙系銅章"意味著作者在東浙地區偶然停留,感受到這里的風土人情。"只似南都舊禮郎"則是對南京的回憶,暗示作者曾在南京從事官職。
詩中提到的"花月總隨琴在席"和"草書都與印盛箱",表達了作者在這個寧靜的山村生活中,常常伴隨著音樂琴聲、欣賞花月之景,以及書寫和印制書籍。
"村歌曉日茶初出,社鼓春風麥始嘗"描繪了村莊清晨的寧靜,村歌和茶香伴隨著朝陽的升起,而社鼓和春風則伴隨著新麥的生長,生活充滿了活力和喜悅。
最后兩句"大是山中好長日,蕭蕭衙院隱焚香"則表達了作者對山中生活的喜愛。大山中的日子過得悠閑而美好,衙門的繁忙與喧囂被遙遠的山林所遮蔽,衙院中彌漫著焚香的香氣,給人一種寧靜和安逸的感覺。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以簡潔自然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在東浙山村的生活和感受,表達了對寧靜生活的向往和對自然環境的贊美。
“偶來東浙系銅章”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í shì jì sūn shì háng lǚ yù shéng èr shǒu
即事寄孫世行呂玉繩二首
ǒu lái dōng zhè xì tóng zhāng, zhǐ shì nán dōu jiù lǐ láng.
偶來東浙系銅章,只似南都舊禮郎。
huā yuè zǒng suí qín zài xí, cǎo shū dōu yǔ yìn shèng xiāng.
花月總隨琴在席,草書都與印盛箱。
cūn gē xiǎo rì chá chū chū, shè gǔ chūn fēng mài shǐ cháng.
村歌曉日茶初出,社鼓春風麥始嘗。
dà shì shān zhōng hǎo cháng rì, xiāo xiāo yá yuàn yǐn fén xiāng.
大是山中好長日,蕭蕭衙院隱焚香。
“偶來東浙系銅章”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