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漪映余雪”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連漪映余雪”全詩
嚴城限深霧。
清寒起洞門。
東風急池樹。
神居望已肅。
徘徊舉沖趣。
棲歸如遲詠。
丘山不可屢。
分類:
作者簡介(謝朓)

謝朓(464~499年),字玄暉。漢族,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縣)人。南朝齊時著名的山水詩人,出身世家大族。謝朓與謝靈運同族,世稱“小謝”。初任竟陵王蕭子良功曹、文學,為“竟陵八友”之一。后官宣城太守,終尚書吏部郎,又稱謝宣城、謝吏部。東昏侯永元初,遭始安王蕭遙光誣陷,下獄死。曾與沈約等共創“永明體”。今存詩二百余首,多描寫自然景物,間亦直抒懷抱,詩風清新秀麗,圓美流轉,善于發端,時有佳句;又平仄協調,對偶工整,開啟唐代律絕之先河。
《奉和隨王殿下詩 十六》謝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奉和隨王殿下詩 十六》是南北朝時期謝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連漪映余雪。
嚴城限深霧。
清寒起洞門。
東風急池樹。
神居望已肅。
徘徊舉沖趣。
棲歸如遲詠。
丘山不可屢。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隨王殿下的感受和思考。詩中描繪了一幅冬日景色,湖面上的漪水映照著殘留的雪花,城墻嚴密,籠罩著濃霧。在這清寒的季節里,詩人在洞門前起身,感受著迅猛的東風拂動池邊的樹木。詩人凝視著殿下所居的地方,感受到一種肅穆的氛圍。他徘徊于思考之中,思考著殿下的行事風格和志向。最后,詩人表達了自己愿意扎根于此,不辭辛勞,將感悟和思考化為詩歌,但丘山的景色并不可頻繁重復。
賞析:
這首詩以冬日景色為背景,通過描寫自然景觀和表達內心感受,展現了詩人對殿下的景仰和思考。詩人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湖面上漩渦的景象,深化了詩歌的意境。同時,通過描繪城墻的嚴密和濃霧的彌漫,營造出一種寂靜、肅穆的氛圍,凸顯了殿下的威嚴和高貴。東風急促地吹拂樹木,暗示著殿下的行事迅猛而有力。詩人思索著殿下的品質和決策,表達了對殿下的崇敬之情。最后,詩人表示自己愿意將所思所感化為詩歌,但也提醒人們,像丘山一樣的景色并不會屢次重現,暗示了珍惜時光和機遇的含義。
這首詩以簡潔凝練的語言描繪了冬日景色和詩人的情感,通過微妙的意象和暗示,傳達了對殿下的景仰和思考。它展示了謝朓細膩的詩歌表達能力和對自然景色的敏銳觀察,同時也反映了南北朝時期士人對權力和時局的關注和思考。
“連漪映余雪”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èng hé suí wáng diàn xià shī shí liù
奉和隨王殿下詩 十六
lián yī yìng yú xuě.
連漪映余雪。
yán chéng xiàn shēn wù.
嚴城限深霧。
qīng hán qǐ dòng mén.
清寒起洞門。
dōng fēng jí chí shù.
東風急池樹。
shén jū wàng yǐ sù.
神居望已肅。
pái huái jǔ chōng qù.
徘徊舉沖趣。
qī guī rú chí yǒng.
棲歸如遲詠。
qiū shān bù kě lǚ.
丘山不可屢。
“連漪映余雪”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九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