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何處迷藏”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又何處迷藏”全詩
慣見修蛾遠山學。
倩青腰受簡,素女開圖,才凝盼,一線靈犀先覺。
新來窺宋玉,不用登墻,近在蛛絲畫屏角。
見了乍驚回,點屐聲頻,分明睹翠帷低擢。
旋手揭,流蘇近前看,又何處迷藏,者般難捉。
分類: 洞仙歌
作者簡介(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詩人、詞人、學者、藏書家。字錫鬯,號竹垞,又號驅芳,晚號小長蘆釣魚師,又號金風亭長。漢族,秀水(今浙江嘉興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舉博學鴻詞科,除檢討。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書房。曾參加纂修《明史》。博通經史,詩與王士禎稱南北兩大宗。作詞風格清麗,為浙西詞派的創始者,與陳維崧并稱朱陳。精于金石文史,購藏古籍圖書不遺余力,為清初著名藏書家之一。
《洞仙歌》朱彝尊 翻譯、賞析和詩意
《洞仙歌·書床鏡檻》是清代朱彝尊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書床鏡檻,記相連斜桷。
在書案、床榻、鏡子和窗欞之間,記載著斜斜的木柱。
慣見修蛾遠山學。
常常看到蛾子修行,遠山也在學習。
倩青腰受簡,素女開圖,才凝盼,一線靈犀先覺。
倩影美麗的女子接過簡紙,素女打開圖案,才情凝結,一道細線的心靈契合先覺知。
新來窺宋玉,不用登墻,近在蛛絲畫屏角。
新來的人偷窺著宋玉(指古代文人),不需要登上墻頭,就近在蛛絲畫屏的角落。
見了乍驚回,點屐聲頻,分明睹翠帷低擢。
看到了就會突然驚慌而回,腳上的鞋子發出頻繁的聲響,清楚地看見了翠綠的帷幕低垂。
旋手揭,流蘇近前看,又何處迷藏,者般難捉。
迅速地揭開手中的帷幕,流蘇近前觀看,又在哪個地方隱藏著,如同蛛絲一般難以捉摸。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境界虛幻的情景,通過書案、床榻、鏡子、窗欞、簡紙、圖案、細線、蛛絲等元素,構建了一個神秘的場景。詩詞中表達了詩人對于修行者、文人雅士的追求和向往,詩人用細膩的描寫和隱晦的表達表現出了他對于美麗女子的向往和憧憬。整首詩詞意境幽深,語言華麗,給人以遐想和聯想的空間,展現了清代詩人獨特的藝術審美。
“又何處迷藏”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òng xiān gē
洞仙歌
shū chuáng jìng kǎn, jì xiāng lián xié jué.
書床鏡檻,記相連斜桷。
guàn jiàn xiū é yuǎn shān xué.
慣見修蛾遠山學。
qiàn qīng yāo shòu jiǎn, sù nǚ kāi tú, cái níng pàn, yī xiàn líng xī xiān jué.
倩青腰受簡,素女開圖,才凝盼,一線靈犀先覺。
xīn lái kuī sòng yù, bù yòng dēng qiáng, jìn zài zhū sī huà píng jiǎo.
新來窺宋玉,不用登墻,近在蛛絲畫屏角。
jiàn le zhà jīng huí, diǎn jī shēng pín, fēn míng dǔ cuì wéi dī zhuó.
見了乍驚回,點屐聲頻,分明睹翠帷低擢。
xuán shǒu jiē, liú sū jìn qián kàn, yòu hé chǔ mí cáng, zhě bān nán zhuō.
旋手揭,流蘇近前看,又何處迷藏,者般難捉。
“又何處迷藏”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仄韻) 去聲二十三漾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