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頭獨立知風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樹頭獨立知風鵲”全詩
樹頭獨立知風鵲,屋角雙鳴喚雨鳩。
芳意自隨流水逝,華年不為老人留。
浮花冶葉休相笑,自古英賢總一漚。
分類:
作者簡介(劉基)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謚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明朝開國元勛,漢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屬青田)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謚號文成,后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劉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并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并稱“明初詩文三大家”。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后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于世。劉伯溫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傳奇人物,至今在中國大陸、港澳臺乃至東南亞、日韓等地仍有廣泛深厚的民間影響力。
《即事》劉基 翻譯、賞析和詩意
《即事》
春半余寒似暮秋,
掩門高坐日悠悠。
樹頭獨立知風鵲,
屋角雙鳴喚雨鳩。
芳意自隨流水逝,
華年不為老人留。
浮花冶葉休相笑,
自古英賢總一漚。
中文譯文:
春天已經過了一半,寒意仍像深秋的黃昏,
我在門后高坐,陽光悠悠。
樹頂獨自站立的知風的鵲鳥,
屋角里雙聲鳴叫的是雨鳩。
芬芳的快樂隨著流水逝去,
美好的年華不會為老人而停留。
浮華的花朵和凋零的葉子不必相互嘲笑,
古往今來,英勇和賢明總是一樣珍貴。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春天的景象,以及對人生和世事的思考。作者劉基在明代時期,通過描繪春天的景色和自然現象,借以表達他對人生和時光流逝的感慨和思考。
詩的開篇寫道春天已過了一半,但寒意仍然存在,給人一種深秋的感覺。這種意象將春天與秋天相聯系,傳遞出時間的流轉和生命的短暫。
接下來,詩人描述自己高坐在門后,靜靜地感受著陽光的溫暖,表現了一種寧靜和思考的狀態。樹上的風鵲獨自棲息,屋角的雨鳩雙聲鳴叫,展現出自然界萬物各自守候的景象。
詩的后半部分表達了作者對時間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暫的思考。芬芳的快樂如同流水般逝去,美好的年華并不會停留在老人身上。浮華的花朵和凋零的葉子不需要相互嘲笑,因為在歷史長河中,英勇和賢明的品質一直被珍視。
整首詩意蘊含深沉的哲理,反映了人生的無常和短暫,以及對時光流逝的思考。通過自然景物的描寫和對人生的思考,詩人呈現出一種超越時間和個人的普遍價值觀,強調了勇氣和智慧的重要性。
“樹頭獨立知風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í shì
即事
chūn bàn yú hán shì mù qiū, yǎn mén gāo zuò rì yōu yōu.
春半余寒似暮秋,掩門高坐日悠悠。
shù tóu dú lì zhī fēng què, wū jiǎo shuāng míng huàn yǔ jiū.
樹頭獨立知風鵲,屋角雙鳴喚雨鳩。
fāng yì zì suí liú shuǐ shì, huá nián bù wéi lǎo rén liú.
芳意自隨流水逝,華年不為老人留。
fú huā yě yè xiū xiāng xiào, zì gǔ yīng xián zǒng yī ōu.
浮花冶葉休相笑,自古英賢總一漚。
“樹頭獨立知風鵲”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