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人未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萬里人未歸”全詩
萬里人未歸。
君志固有在。
妾軀乃無依。
分類: 子夜
作者簡介(蕭衍)

梁高祖武皇帝蕭衍(464年-549年),字叔達,小字練兒。南蘭陵郡武進縣東城里(今江蘇省丹陽市訪仙鎮)人。南北朝時期梁朝政權的建立者。蕭衍是蘭陵蕭氏的世家子弟,為漢朝相國蕭何的二十五世孫。父親蕭順之是齊高帝的族弟,封臨湘縣侯,官至丹陽尹知事,母張尚柔。他原來是南齊的官員,南齊中興二年(502年),齊和帝被迫“禪位”于蕭衍,南梁建立。蕭衍在位時間達四十八年,在南朝的皇帝中列第一位。在位頗有政績,在位晚年爆發“侯景之亂”,都城陷落,被侯景囚禁,死于臺城,享年八十六歲,葬于修陵,謚為武帝,廟號高祖。
《子夜四時歌 冬歌 四》蕭衍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子夜四時歌 冬歌 四》
朝代:南北朝
作者:蕭衍
內容:一年漏將盡。萬里人未歸。君志固有在。妾軀乃無依。
中文譯文:
深夜的四季之歌,冬季之歌(第四首)。
一年的時光即將結束,千里之外的人還未歸來。
君王的志向依然堅定。而我作為妾身卻無所依托。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南北朝時期蕭衍創作的《子夜四時歌》系列的第四首,描繪了冬天的孤寂和思念之情。
首先,詩人表達了一年即將結束的情景,時間的流逝使他感到焦慮和不安。"一年漏將盡"這句話暗示著時間的流逝,漏盡象征著歲月逝去。整個冬季似乎象征著一年的終結,詩人借冬季之寒凄涼的氣氛,表達了對時間的擔憂和無法挽回的遺憾。
其次,詩中提到了遠方的人還未歸來,這可能是指詩人的親人或愛人,由此可見詩人的思念之情。萬里之遙增加了詩人的孤獨感和無助感,而親人的離別更加加深了他的憂傷。
然而,盡管時間匆匆流逝,萬里之隔,詩人依然堅定地表達了君王的志向依然堅定,顯示了君王的高尚品質和堅定的意志。這種對君王的贊頌也可以看作是詩人自身價值觀的宣揚。
最后,詩人以自身妾身的身份自述,表達了自己無依無靠的境地。在古代社會,妾身的地位低微,缺乏安全感和歸屬感。通過這個形象,詩人表達了自己的孤獨和無助。
總體來說,這首詩通過描繪冬季的凄涼和孤寂,表達了詩人對時間流逝的憂慮和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之情。同時,通過贊頌君王的堅定志向,以及詩人自身妾身的境遇,強調了社會等級和人情冷暖的反差。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和深刻的意境,傳達了作者在動蕩時代中的情感體驗和對人生的思考。
“萬里人未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ǐ yè sì shí gē dōng gē sì
子夜四時歌 冬歌 四
yī nián lòu jiāng jǐn.
一年漏將盡。
wàn lǐ rén wèi guī.
萬里人未歸。
jūn zhì gù yǒu zài.
君志固有在。
qiè qū nǎi wú yī.
妾軀乃無依。
“萬里人未歸”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