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寒入錦巾”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輕寒入錦巾”全詩
相嫌不如春。
今宵花燭淚。
非是夜迎人。
舞席秋來卷。
歌筵無數塵。
曾經新代故。
那惡故迎新。
片月窺花簟。
輕寒入錦巾。
秋來應瘦盡。
偏自著腰身。
分類:
作者簡介(徐陵)

徐陵(507~583)字孝穆,東海郯(今山東郯城)人,徐摛之子。南朝梁陳間的詩人,文學家。早年即以詩文聞名。八歲能文,十二歲通《莊子》、《老子》。長大后,博涉史籍,有口才。梁武帝蕭衍時期,任東宮學士,常出入禁闥,為當時宮體詩人,與庾信齊名,并稱“徐庾”,與宋朝郭茂倩并稱“樂府雙壁。”入陳后歷任尚書左仆射,中書監等職,繼續宮體詩創作,詩文皆以輕靡綺艷見稱。至德元年去世,時年七十七,贈鎮右將軍、特進,其侍中、左光祿、鼓吹、侯如故,謚曰章。 有四子:徐儉,徐份,徐儀,徐僔。
《走筆戲書應令詩》徐陵 翻譯、賞析和詩意
《走筆戲書應令詩》是南北朝時期徐陵所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此日乍殷勤。
相嫌不如春。
今宵花燭淚。
非是夜迎人。
今天,初次發現這樣熱情殷勤。
卻不及春天那般美好。
今夜,花燭之下有淚水流淌。
并非夜晚迎接的是人。
舞席秋來卷。
歌筵無數塵。
曾經新代故。
那惡故迎新。
舞席在秋天被卷起。
歌筵上積滿了塵埃。
曾經的新時代已成為過去。
那惡劣的過去卻迎接著新的時光。
片月窺花簟。
輕寒入錦巾。
秋來應瘦盡。
偏自著腰身。
半片月亮透過花簟的縫隙。
微寒滲入錦巾之中。
秋天的到來讓人變得消瘦。
然而,我仍堅守著我的身軀。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一場夜晚的情景,抒發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對于人生變遷的思考。詩中以秋天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于逝去的時光的回憶和對于新時代的期待。
詩詞開頭提到了一種初次遇見的熱情,但在對比春天后顯得平淡。接著,詩人描述了夜晚的場景,描繪了花燭之下流淌的淚水,暗示著內心的哀愁和失落。
接下來的幾句描述了舞席和歌筵,舞席在秋天被卷起,歌筵上積滿了塵埃,這些形象暗示了過去的時光已經逝去,只留下了一片荒涼和被遺忘的景象。
詩的后半部分則通過描寫月亮透過花簟的景象和微寒滲入錦巾的感覺,表達了對于秋天的感受。同時,作者表示盡管秋天的到來使人變得消瘦,但他仍然堅守著自己的身軀,展現了一種堅韌和執著的態度。
整首詩詞以秋天的景象為背景,通過對比描寫表達了作者對于過去時光的懷念和對于新時代的希望,同時也展現了作者對于命運的抗爭和堅持。
“輕寒入錦巾”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ǒu bǐ xì shū yīng lìng shī
走筆戲書應令詩
cǐ rì zhà yīn qín.
此日乍殷勤。
xiāng xián bù rú chūn.
相嫌不如春。
jīn xiāo huā zhú lèi.
今宵花燭淚。
fēi shì yè yíng rén.
非是夜迎人。
wǔ xí qiū lái juǎn.
舞席秋來卷。
gē yán wú shù chén.
歌筵無數塵。
céng jīng xīn dài gù.
曾經新代故。
nà è gù yíng xīn.
那惡故迎新。
piàn yuè kuī huā diàn.
片月窺花簟。
qīng hán rù jǐn jīn.
輕寒入錦巾。
qiū lái yīng shòu jǐn.
秋來應瘦盡。
piān zì zhe yāo shēn.
偏自著腰身。
“輕寒入錦巾”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