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青二三月”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踏青二三月”全詩
歲歲春草生,踏青二三月。
王孫挾珠彈,游女矜羅襪。
攜手今莫同,江花為誰發。
分類:
作者簡介(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漢族,唐代詩人。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于詩。年四十游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后隱居鹿門山,著詩二百余首。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
《大堤行寄萬七》孟浩然 翻譯、賞析和詩意
《大堤行寄萬七》
孟浩然
大堤行樂處,
車馬相馳突。
歲歲春草生,
踏青二三月。
王孫挾珠彈,
游女矜羅襪。
攜手今莫同,
江花為誰發。
詩詞中文譯文:
走在大堤之上,歡樂無憂,
車馬疾馳,相互穿梭。
歲歲春草生,一年一年春天的草長得如此繁茂,
在二三月這個時候,大家都來踏青游玩。
貴族子弟們拿著珍珠玩,輕輕彈著,
游玩的女子們炫耀著自己細膩的羅襪。
手牽手,如今不再相同,
江邊盛開的花朵,為了誰而綻放呢。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春天的大堤景象,展現了春天的歡樂和生機。大堤上車馬的穿行和人們的踏青活動構成了歡樂的場景。
詩人通過描寫貴族子弟挾著珍珠玩耍和游女炫耀羅襪,展示了社會階層的差異和貴族生活的奢華。詩人以“攜手今莫同”,表達了時光的流轉和人際關系的變遷。最后一句“江花為誰發”給人以思索,同時也暗示了生活的無常和無意義。
整首詩用詩情畫意的手法,展現了春天的歡樂和人們的游樂活動,同時也反映了人生的虛無和變化。
“踏青二三月”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à dī xíng jì wàn qī
大堤行寄萬七
dà dī xíng lè chù, chē mǎ xiāng chí tū.
大堤行樂處,車馬相馳突。
suì suì chūn cǎo shēng, tà qīng èr sān yuè.
歲歲春草生,踏青二三月。
wáng sūn xié zhū dàn, yóu nǚ jīn luó wà.
王孫挾珠彈,游女矜羅襪。
xié shǒu jīn mò tóng, jiāng huā wèi shuí fā.
攜手今莫同,江花為誰發。
“踏青二三月”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六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