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皋野望通”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寒皋野望通”全詩
繁云低遠岫,飛雪舞長空。
賦象恒依物,縈回屢逐風。
為知勤恤意,先此示年豐。
分類:
作者簡介(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亦稱唐明皇,公元685年出生在東都洛陽(今河南洛陽),712年至756年在位。前期注意撥亂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賢相,勵精圖治,他的開元盛世是唐朝的極盛之世,在位后期寵愛楊貴妃,怠慢朝政,寵信奸臣李林甫、楊國忠等,加上政策失誤和重用安祿山等侫臣,導致了后來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為唐朝中衰埋下伏筆。756年李亨即位,尊其為太上皇。762年病逝。
《野次喜雪》李隆基 翻譯、賞析和詩意
《野次喜雪》是唐代皇帝李隆基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拂曙辟行宮,
晨光照亮行宮,
寒皋野望通。
遠山草木皆可見。
繁云低遠岫,
濃密的云層低垂在高山之上,
飛雪舞長空。
飛舞的雪花在廣闊的天空中翩翩起舞。
賦象恒依物,
寫景永遠依托于自然界,
縈回屢逐風。
筆調往復,像在隨風起舞。
為知勤恤意,
表達了篤志勵志、勉勵自己的心情,
先此示年豐。
先此意味著開了個頭,希望迎來豐收。
詩意:
這首詩以對美麗雪景的贊美來揚示自己對國家的關注和關懷。詩中的行宮、寒皋野、岫、云、風、雪等景物被描寫得生動、形象,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美的熱愛和感慨。通過這些景物的描繪,詩人表達了自己對積極向上的心情的追求,表達了希望國家興旺發達、社稷安定的愿望。
賞析:
整首詩以描繪冬天的雪景為主題,運用了大量的自然景物描繪,以及對自然景觀的贊美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寄托自己的希望。詩中使用了大量的對比手法,如拂曙與行宮、寒皋野望與通、繁云與岫、飛雪與長空等,使詩意更加豐富。通過這些手法,詩人將自然景物與自身的情感融合在一起,表達了自己對事業興旺和美好未來的向往。詩意深沉、含蓄,寄托了作者以皇帝的身份對國家富強和人民福祉的殷切關懷之情,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和深遠的思考。
“寒皋野望通”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ě cì xǐ xuě
野次喜雪
fú shǔ pì xíng gōng, hán gāo yě wàng tōng.
拂曙辟行宮,寒皋野望通。
fán yún dī yuǎn xiù, fēi xuě wǔ cháng kōng.
繁云低遠岫,飛雪舞長空。
fù xiàng héng yī wù, yíng huí lǚ zhú fēng.
賦象恒依物,縈回屢逐風。
wèi zhī qín xù yì, xiān cǐ shì nián fēng.
為知勤恤意,先此示年豐。
“寒皋野望通”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