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德去湯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至德去湯羅”全詩
至德去湯羅。
玉關亭障遠。
金方水石多。
八川茲一態。
萬里導長波。
驚流注陸海。
激浪象天河。
鸞旗歷巖谷。
龍穴暫經過。
西老陪游宴。
南風起詠歌。
庶品蒙仁澤。
生靈穆太和。
微臣惜暮景。
愿駐魯陽戈。
分類:
作者簡介(薛道衡)

薛道衡(540~609) 隋代詩人。字玄卿。漢族,河東汾陰(今山西萬榮)人。歷仕北齊、北周。隋朝建立后,任內史侍郎,加開府儀同三司。煬帝時,出為番州刺史,改任司隸大夫。他和盧思道齊名,在隋代詩人中藝術成就最高。有集30卷已佚。今存《薛司隸集》1卷。《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錄存其詩20余首,《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錄存其文 8篇。事跡見《隋書》、《北史》本傳。
《奉和臨渭源應詔詩》薛道衡 翻譯、賞析和詩意
《奉和臨渭源應詔詩》是南北朝時期薛道衡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玄功復禹跡。
至德去湯羅。
玉關亭障遠。
金方水石多。
八川茲一態。
萬里導長波。
驚流注陸海。
激浪象天河。
鸞旗歷巖谷。
龍穴暫經過。
西老陪游宴。
南風起詠歌。
庶品蒙仁澤。
生靈穆太和。
微臣惜暮景。
愿駐魯陽戈。
詩意:
這首詩詞是應命而作,贊美了臨渭源的壯麗景色,表達了對太和時代的祝福和對皇帝的忠誠之情。詩中描繪了奇峰、奔流的山水景色,以及皇帝的英明和仁政,表達了作者對和平繁榮的向往和對皇帝的擁護。
賞析:
這首詩詞以雄渾豪放的筆墨描繪了臨渭源的壯美景色。作者通過描繪山川之美,表達了對自然的敬畏和稱贊。詩中的玉關亭、金方水石等景物形象生動,充滿了濃厚的山水意境。
詩中還出現了"八川茲一態,萬里導長波"的描述,表達了大江大河奔流不息、水勢浩蕩的景象,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宏偉和壯麗。
詩的后半部分則表達了對皇帝的忠誠和對太和時代的祝福。作者稱頌了皇帝的仁政和英明,表達了對皇帝的擁護和崇敬之情。最后兩句"微臣惜暮景,愿駐魯陽戈"表達了作者對時光的流逝的感慨和對安定祥和的太和時代的向往。
整首詩詞以壯美的景色和對皇帝的贊美為主題,表達了對和平繁榮的向往和對皇帝的忠誠之情,展示了作者豪情激蕩的藝術風貌。
“至德去湯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èng hé lín wèi yuán yìng zhào shī
奉和臨渭源應詔詩
xuán gōng fù yǔ jī.
玄功復禹跡。
zhì dé qù tāng luó.
至德去湯羅。
yù guān tíng zhàng yuǎn.
玉關亭障遠。
jīn fāng shuǐ shí duō.
金方水石多。
bā chuān zī yī tài.
八川茲一態。
wàn lǐ dǎo cháng bō.
萬里導長波。
jīng liú zhù lù hǎi.
驚流注陸海。
jī làng xiàng tiān hé.
激浪象天河。
luán qí lì yán gǔ.
鸞旗歷巖谷。
lóng xué zàn jīng guò.
龍穴暫經過。
xī lǎo péi yóu yàn.
西老陪游宴。
nán fēng qǐ yǒng gē.
南風起詠歌。
shù pǐn méng rén zé.
庶品蒙仁澤。
shēng líng mù tài hé.
生靈穆太和。
wēi chén xī mù jǐng.
微臣惜暮景。
yuàn zhù lǔ yáng gē.
愿駐魯陽戈。
“至德去湯羅”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