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來上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東方來上頭”全詩
揚舲泝急流。
征涂非白馬。
水勢類黃牛。
跳波鳴石磧。
濺沫擁沙洲。
岸回槎倒轉。
灘長船卻浮。
緣崖頻斷挽。
掛壁屢移鉤。
還憶青絲騎。
東方來上頭。
分類:
作者簡介(薛道衡)

薛道衡(540~609) 隋代詩人。字玄卿。漢族,河東汾陰(今山西萬榮)人。歷仕北齊、北周。隋朝建立后,任內史侍郎,加開府儀同三司。煬帝時,出為番州刺史,改任司隸大夫。他和盧思道齊名,在隋代詩人中藝術成就最高。有集30卷已佚。今存《薛司隸集》1卷。《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錄存其詩20余首,《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錄存其文 8篇。事跡見《隋書》、《北史》本傳。
《入郴江詩》薛道衡 翻譯、賞析和詩意
《入郴江詩》是南北朝時期薛道衡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仗節遵嚴會。
揚舲泝急流。
征涂非白馬。
水勢類黃牛。
跳波鳴石磧。
濺沫擁沙洲。
岸回槎倒轉。
灘長船卻浮。
緣崖頻斷挽。
掛壁屢移鉤。
還憶青絲騎。
東方來上頭。
詩意:
這首詩描寫了作者薛道衡乘船入郴江的情景。他以仗節的嚴肅態度參加會議,駕船順流而下。在征途中,他所騎的馬并不是純白的馬,水勢湍急,宛如黃牛的勢力一般。船在波濤中跳躍,石磧發出鳴響,水花四濺,船只擁擠在沙洲上。岸邊的船只轉向,灘頭的船卻浮起來。船只沿崖壁行駛,頻繁地被斷斷續續的巖石所挽回,鉤子屢次移動。作者回憶起過去騎馬的經歷,憧憬著東方的歸來。
賞析:
《入郴江詩》通過描繪薛道衡入郴江的航行情景,展示了江河之間的波濤洶涌和船只的起伏跳躍,以及作者的情感體驗。詩中運用了形象生動的描寫手法,通過對水勢、船只、巖石等元素的描繪,給讀者帶來了身臨其境的感受。
詩中的“仗節遵嚴會”表達了作者對儀態莊重的態度,凸顯了他身份的崇高和責任感。通過描述船只在急流中的行駛,以及岸邊的船只轉向與灘頭的船浮起的景象,表現了江河之間的奔流和變幻不定的場景,給人以浩渺壯觀之感。
詩末的“還憶青絲騎,東方來上頭”表達了作者對過去騎馬經歷的懷念,同時展望著東方的歸來,抒發了對未來的期待和憧憬。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作者情感的抒發,將讀者帶入了作者的航行之旅,給人以震撼和激動的感受。同時,詩中所描繪的江河景象也可視為一種隱喻,暗示著作者在動蕩的時代背景下,奮發向前、勇往直前的精神風貌。
“東方來上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rù chēn jiāng shī
入郴江詩
zhàng jié zūn yán huì.
仗節遵嚴會。
yáng líng sù jí liú.
揚舲泝急流。
zhēng tú fēi bái mǎ.
征涂非白馬。
shuǐ shì lèi huáng niú.
水勢類黃牛。
tiào bō míng shí qì.
跳波鳴石磧。
jiàn mò yōng shā zhōu.
濺沫擁沙洲。
àn huí chá dào zhuǎn.
岸回槎倒轉。
tān zhǎng chuán què fú.
灘長船卻浮。
yuán yá pín duàn wǎn.
緣崖頻斷挽。
guà bì lǚ yí gōu.
掛壁屢移鉤。
hái yì qīng sī qí.
還憶青絲騎。
dōng fāng lái shàng tou.
東方來上頭。
“東方來上頭”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