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及公與卿”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況及公與卿”全詩
兔罝尚好德,況及公與卿。
所以彼行葦,敦然遂其生。
誰能弦此歌,為我發古聲。
分類:
作者簡介(王令)
王令(1032~1059)北宋詩人。初字鐘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歲喪父母,隨其叔祖王乙居廣陵(今江蘇揚州)。長大后在天長、高郵等地以教學為生,有治國安民之志。王安石對其文章和為人皆甚推重。有《廣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雜詩》王令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雜詩》
朝代:宋代
作者:王令
關雎后之淑,棫樸君之明。
兔罝尚好德,況及公與卿。
所以彼行葦,敦然遂其生。
誰能弦此歌,為我發古聲。
中文譯文:
關雎之后的美好,棫樸是君主的明德。
兔罝還能表示善良的品德,更何況公卿之間。
正因如此,那些茁壯成長的葦草,必然會順利生長。
誰能彈奏這首歌曲,為我傳承古老的聲音。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王令創作的一首雜詩,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表達了作者的感慨和愿景。
首先,詩的開頭提到了關雎,關雎是《詩經》中的一篇,描述了古代貴族女子的美好品德。這里的關雎之后的淑美,可以理解為在某個美好時代之后,繼續傳承美德的意思。而棫樸則指代君主,表示君主應該具備清廉明智的品質。
接下來,詩中提到了兔罝,兔罝是一種兔子形狀的容器,用來裝酒。這里暗示著兔罝作為容器,還能承載善良的道德品質。更進一步地說,公卿之間也應該具備這樣的品德。
詩的后半部分以葦草為象征,表達了作者對于品德高尚的人能夠順利成長和發展的期望。葦草生長在濕地中,柔韌而頑強,象征著品德高尚的人具有堅韌不拔的品質,能夠在逆境中茁壯成長。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于這首詩能夠被傳唱下去的期望,希望有人能夠演奏這首歌曲,傳承古老的聲音,讓這種美好的品德得以延續。
整首詩通過簡練而富有意境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于社會風氣的期望,希望人們能夠繼承和傳承美德,具備高尚的品質,以促進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同時,詩中的意象和比喻也增加了詩的藝術性,使其更加生動和深遠。
“況及公與卿”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á shī
雜詩
guān jū hòu zhī shū, yù pǔ jūn zhī míng.
關雎后之淑,棫樸君之明。
tù jū shàng hǎo dé, kuàng jí gōng yǔ qīng.
兔罝尚好德,況及公與卿。
suǒ yǐ bǐ xíng wěi, dūn rán suì qí shēng.
所以彼行葦,敦然遂其生。
shuí néng xián cǐ gē, wèi wǒ fā gǔ shēng.
誰能弦此歌,為我發古聲。
“況及公與卿”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