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來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鳳凰來儀”全詩
當復何為。
百獸率舞。
鳳凰來儀。
得人則安。
失人則危。
唯賢知賢。
人不易知。
歌以詠言。
誠不易移。
鳴條之役。
萬舉必全。
明德通靈。
降福自天。
分類:
作者簡介(曹丕)

曹魏高祖文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曹魏的開國皇帝,公元220-226年在位。他在位期間,平定邊患。擊退鮮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復漢朝在西域的設置。除軍政以外,曹丕自幼好文學,于詩、賦、文學皆有成就,尤擅長于五言詩,與其父曹操和弟曹植,并稱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另外,曹丕著有《典論》,當中的《論文》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有系統的文學批評專論作品。去世后廟號高祖(《資治通鑒》作世祖),謚為文皇帝,葬于首陽陵。
《秋胡行》曹丕 翻譯、賞析和詩意
《秋胡行》是魏晉時期曹丕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堯任舜禹,當復何為。
百獸率舞,鳳凰來儀。
得人則安,失人則危。
唯賢知賢,人不易知。
歌以詠言,誠不易移。
鳴條之役,萬舉必全。
明德通靈,降福自天。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曹丕對社會政治的思考和對賢人的贊頌。詩中提到了堯、舜、禹三位傳說中的古代君主,以及百獸率舞和鳳凰的來儀,暗示了社會的和諧與繁榮。詩中強調了賢人的重要性,指出得到賢人的幫助和支持可以使社會安定,而失去賢人的話會帶來危險。詩人認為只有賢明的人才能認識賢人,普通人很難識別出真正的賢者。最后幾句描述了明德可以得到神明的垂青,從而帶來福祉。
賞析:
這首詩詞借古喻今,通過古代傳說中的君主和神話中的神鳥來象征社會和人類的境況。詩人通過對賢人的贊美,強調了賢明統治對于社會的重要性。他認為只有賢明的統治者才能認識到真正的賢者,而普通人很難辨別。詩中的歌詠語言和歌頌賢人的內容,表達了詩人對理想社會的向往和對賢人的敬重。最后幾句則強調了明德的重要性,并暗示明德通靈,可以帶來福祉。
這首詩詞的整體意境平和優美,語言簡練,表達了作者對賢人的敬佩和對社會和諧的向往。通過古代神話和傳說的形象,將這些思想融入其中,使詩詞更具意境和深度。這首詩詞也反映了魏晉時期的社會氛圍和人們對于賢明統治和社會穩定的期望。
“鳳凰來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ū hú xíng
秋胡行
yáo rèn shùn yǔ.
堯任舜禹。
dāng fù hé wéi.
當復何為。
bǎi shòu shuài wǔ.
百獸率舞。
fèng huáng lái yí.
鳳凰來儀。
dé rén zé ān.
得人則安。
shī rén zé wēi.
失人則危。
wéi xián zhī xián.
唯賢知賢。
rén bù yì zhī.
人不易知。
gē yǐ yǒng yán.
歌以詠言。
chéng bù yì yí.
誠不易移。
míng tiáo zhī yì.
鳴條之役。
wàn jǔ bì quán.
萬舉必全。
míng dé tōng líng.
明德通靈。
jiàng fú zì tiān.
降福自天。
“鳳凰來儀”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