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時見狹斜”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何時見狹斜”全詩
極望在云霞。
絕壁無走獸。
窮岸有盤楂。
紏紛上巃嵸。
穿豁下巖{山/牙}。
魚游若擁劍。
猿掛似懸瓜。
陰岸生駁蘚。
伏水拂澄沙。
客子行行倦。
年光處處華。
石蒲生促節。
巖樹落高花。
暮潮還入浦。
夕鳥飛向家。
寓目皆鄉思。
何時見狹斜。
分類:
作者簡介(何遜)

南朝梁詩人,字仲言,東海郯(今山東省蒼山縣長城鎮)人,何承天曾孫,宋員外郎何翼孫,齊太尉中軍參軍何詢子。八歲能詩,弱冠州舉秀才,官至尚書水部郎。詩與陰鏗齊名,世號陰何。文與劉孝綽齊名,世稱何劉。其詩善於寫景,工于煉字。為杜甫所推許,有集八卷,今失傳,明人輯有何水部集一卷。后人稱"何記室"或"何水部"。
《渡連圻詩》何遜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是南北朝時期的作品,作者是何遜。以下是對《渡連圻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渡連圻詩
連圻連不極。
極望在云霞。
絕壁無走獸。
窮岸有盤楂。
紏紛上巃嵸。
穿豁下巖山。
魚游若擁劍。
猿掛似懸瓜。
陰岸生駁蘚。
伏水拂澄沙。
客子行行倦。
年光處處華。
石蒲生促節。
巖樹落高花。
暮潮還入浦。
夕鳥飛向家。
寓目皆鄉思。
何時見狹斜。
譯文:
連綿的河流延續無盡。
遠處的景色隱現在云霞中。
陡峭的懸崖上無走獸蹤跡。
偏僻的岸邊長滿了盤楂。
紛繁的叢林覆蓋著山巒。
曲折的小徑穿過崇山峻嶺。
魚兒游動時像是擁有利劍。
猿猴掛在樹上像懸掛的瓜果。
陰暗的岸邊生長著斑駁的蘚苔。
潺潺的水拂過清澈的沙礫。
旅行的人疲倦地行走。
歲月的光輝處處綻放。
石蒲草生長得茂盛。
巖石上的樹花朵兒飄落高處。
夕陽下的潮水回歸港灣。
夜鳥飛回它的巢穴。
凝視四周,處處充滿鄉思。
何時才能見到狹窄的路途。
詩意和賞析:
《渡連圻詩》描繪了一幅壯麗的自然景觀,以及一個行旅者的思緒和情感。詩中的連圻是一條連綿不絕的河流,景色在云霞中若隱若現,給人以遙遠和神秘的感覺。作者描繪了懸崖陡峭、叢林茂盛的山巒,以及其中的魚兒和猿猴,展現了大自然的生機和活力。
詩中的客子行走在陌生的地方,感到疲倦,但歲月的光輝使周圍的一切都變得美麗輝煌。石蒲草生長茂盛,巖石上的樹花飄落,暮潮回歸浦口,夕鳥飛回它的巢穴,這些細膩的描寫展現了時間的流轉和自然的循環。
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家鄉的思念,寓目(凝視)四周,無不感受到鄉思之情。然而,作者卻希望能夠早日看到狹窄的路途,即回到家鄉的渴望。
整首詩營造出壯麗的自然景觀和旅行者的情感體驗,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和對人情思念的表達,展現了南北朝時期詩人對自然和家鄉的熱愛和思念之情。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形象描寫,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壯麗景色的贊美和對自然力量的敬畏。同時,通過旅行者的身份和感受,表達了對家鄉的思念和渴望回歸的情感。
整首詩以自然景色為背景,描繪了山川河流、動物植物和自然現象等元素,通過形象的描寫和細膩的詞匯,使讀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對自然的觀察和感悟。同時,通過旅行者的視角和情感體驗,詩中融入了對家鄉的思鄉之情,增添了情感層次和詩意深度。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展示了南北朝時期詩人對自然景觀和家鄉的熱愛、敬畏和思念之情。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和旅行者的情感體驗,詩中融入了豐富的意象和情感,給人以壯麗、神秘和溫暖的感受,使讀者可以在閱讀中沉浸于自然之美和詩人的情感世界。
“何時見狹斜”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ù lián qí shī
渡連圻詩
lián qí lián bù jí.
連圻連不極。
jí wàng zài yún xiá.
極望在云霞。
jué bì wú zǒu shòu.
絕壁無走獸。
qióng àn yǒu pán zhā.
窮岸有盤楂。
tǒu fēn shàng lóng zōng.
紏紛上巃嵸。
chuān huō xià yán shān yá.
穿豁下巖{山/牙}。
yú yóu ruò yōng jiàn.
魚游若擁劍。
yuán guà shì xuán guā.
猿掛似懸瓜。
yīn àn shēng bó xiǎn.
陰岸生駁蘚。
fú shuǐ fú dèng shā.
伏水拂澄沙。
kè zi xíng xíng juàn.
客子行行倦。
nián guāng chǔ chù huá.
年光處處華。
shí pú shēng cù jié.
石蒲生促節。
yán shù luò gāo huā.
巖樹落高花。
mù cháo hái rù pǔ.
暮潮還入浦。
xī niǎo fēi xiàng jiā.
夕鳥飛向家。
yù mù jiē xiāng sī.
寓目皆鄉思。
hé shí jiàn xiá xié.
何時見狹斜。
“何時見狹斜”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六麻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