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云遙似帶”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山云遙似帶”全詩
三徑絕來游。
震位雷聲發。
離宮電影浮。
山云遙似帶。
庭葉近成舟。
茅檐下亂滴。
石竇引環流。
寄言一高士。
如何麥不收。
分類:
作者簡介(陰鏗)

陰鏗(約511年-約563年),字子堅,武威姑臧(今甘肅武威)人。南北朝時代梁朝、陳朝著名詩人、文學家,其高祖襲遷居南平(在今湖北荊州地區),其父親子春仕梁,為都督梁、秦二州刺史。鏗幼年好學,能誦詩賦,長大后博涉史傳,尤善五言詩,為當時所重,仕梁官湘東王蕭繹法曹參軍;入陳為始興王陳伯茂府中錄事參軍,以文才為陳文帝所贊賞,累遷晉陵太守、員外、散騎常侍。約在陳文帝天嘉末年去世。陰鏗的藝術風格同何遜相似,后人并稱為“陰何”。
《閑居對雨詩》陰鏗 翻譯、賞析和詩意
《閑居對雨詩》是南北朝時期陰鏗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四溟飛旦雨。
三徑絕來游。
震位雷聲發。
離宮電影浮。
山云遙似帶。
庭葉近成舟。
茅檐下亂滴。
石竇引環流。
寄言一高士。
如何麥不收。
詩意:
這首詩詞以閑居對雨的景物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雨的感慨和對生活的思考。通過描繪雨水的形態和對自然景觀的觀察,詩人表達了一種超然物外的心境和對人生的思索。在雨水的映襯下,詩人寄托了對高士的思念,并表達了對人世間利益得失的疑問。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雨的景象和對雨的感受,通過自然景觀的描寫,傳遞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對人生的思考。以下是對每句詩的分析:
四溟飛旦雨:四溟指四方大海,旦雨指早晨的雨。這句描述了雨水從四面八方飛來,給人一種廣闊的感覺。
三徑絕來游:三徑指三條小徑,絕指斷絕。這句表達了雨水的傾瀉,使得小徑無法通行,形成了一種寧靜、隔絕的環境。
震位雷聲發:震位指地動,雷聲發出。這句描繪了雷聲隨著雨水的降臨而響起,給人一種震撼的感覺。
離宮電影浮:離宮指離宮殿,電影指閃電。這句通過比喻,表達了閃電在離宮殿上閃爍的景象,形成了一種壯麗的景觀。
山云遙似帶:這句描繪了山上的云彩遙遠而似帶狀。詩人通過這樣的描寫,增加了山景的虛幻感,給人一種悠遠、空靈的感覺。
庭葉近成舟:庭葉指庭院里的葉子,近成舟指雨水多到庭院都成了船。這句表達了雨水的多與繁盛,形成了一種繁茂的景象。
茅檐下亂滴:茅檐指茅草的屋檐,亂滴指雨水滴落。這句描繪了雨水滴在茅草屋檐上的情景,給人一種細膩的感覺。
石竇引環流:石竇指山中的泉水,環流指流動。這句描述了泉水在山間石竇中流動的景象,給人一種清新、流轉的感覺。
寄言一高士:寄言指寄托思念之意,高士指高尚的人。這句表達了詩人對高尚人物的思念和敬仰。
如何麥不收:這句表達了詩人對人世間繁雜利益得失的疑問,暗示了人生的無常和變幻,以及對功利主義的反思。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以簡練而精確的語言描繪了雨水的景象,并通過自然景觀的描寫抒發了詩人對高尚人物的思念和對人生價值的思考。詩中運用比喻和意象,使得詩意更加深遠。詩人通過雨水的映襯,對人世間的得失和物質利益提出了質疑,表達了對超越功利追求的渴望。整首詩意境寧靜、清新,并帶有一種超脫塵世的意味。
“山云遙似帶”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án jū duì yǔ shī
閑居對雨詩
sì míng fēi dàn yǔ.
四溟飛旦雨。
sān jìng jué lái yóu.
三徑絕來游。
zhèn wèi léi shēng fā.
震位雷聲發。
lí gōng diàn yǐng fú.
離宮電影浮。
shān yún yáo shì dài.
山云遙似帶。
tíng yè jìn chéng zhōu.
庭葉近成舟。
máo yán xià luàn dī.
茅檐下亂滴。
shí dòu yǐn huán liú.
石竇引環流。
jì yán yī gāo shì.
寄言一高士。
rú hé mài bù shōu.
如何麥不收。
“山云遙似帶”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九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