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有盤龍鏡”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妾有盤龍鏡”全詩
自從生塵埃,有若霧中月。
愁來試取照,坐嘆生白發。
寄語邊塞人,如何久離別。
分類:
作者簡介(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漢族,唐代詩人。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于詩。年四十游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后隱居鹿門山,著詩二百余首。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
《同張明府清鏡嘆》孟浩然 翻譯、賞析和詩意
同張明府清鏡嘆
妾有盤龍鏡,清光常晝發。
自從生塵埃,有若霧中月。
愁來試取照,坐嘆生白發。
寄語邊塞人,如何久離別。
中文譯文:
我有一面盤龍鏡,清澈的光輝常常映照。自從面對塵埃的生活,仿佛變得如霧中的月光。在憂愁折磨下,試著照照自己,坐下來惋惜這生活中的白發。寄語邊塞的人們,你們如何忍受久離別的痛苦。
詩意:
這首詩寫了作者孟浩然的妻子有一面盤龍鏡,閃爍著清澈的光輝。然而,自從塵埃落在鏡面上,這面鏡子就變得模糊不清,就像霧中的月亮一樣。這讓作者感到憂愁和痛苦,他坐著撫摸著自己的白發,對邊塞的人們表示同情,因為他們要忍受久離別的痛苦和孤獨。
賞析:
這首詩以描寫鏡子和自己的白發為主要情境,通過妻子的盤龍鏡和自己的白發,表達了作者的憂愁和思念。鏡子象征著清澈和美好的過去,而塵埃的附著帶來了模糊和遺憾。白發代表著歲月的流逝和生活的不易。詩中展示了作者對離別的痛苦的體驗,同時也表達了對邊塞人們艱難生活的同情和思念之情。整首詩以簡潔凝練的語言,將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融入其中,表達了對時光流逝和離別的深刻感慨。
“妾有盤龍鏡”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óng zhāng míng fǔ qīng jìng tàn
同張明府清鏡嘆
qiè yǒu pán lóng jìng, qīng guāng cháng zhòu fā.
妾有盤龍鏡,清光常晝發。
zì cóng shēng chén āi, yǒu ruò wù zhōng yuè.
自從生塵埃,有若霧中月。
chóu lái shì qǔ zhào, zuò tàn shēng bái fà.
愁來試取照,坐嘆生白發。
jì yǔ biān sài rén, rú hé jiǔ lí bié.
寄語邊塞人,如何久離別。
“妾有盤龍鏡”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四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