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微春更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翠微春更濕”全詩
白鷺一溪影,桃花何處灣?
漁村疏竹外,古渡夕陽間。
田父不相識,相隨谷口還。
分類:
作者簡介(屈大均)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學者、詩人,與陳恭尹、梁佩蘭并稱“嶺南三大家”,有“廣東徐霞客”的美稱。字翁山、介子,號萊圃,漢族,廣東番禺人。曾與魏耕等進行反請活動。后為僧,中年仍改儒服。詩有李白、屈原的遺風,著作多毀于雍正、乾隆兩朝,后人輯有《翁山詩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廣東新語》及《四朝成仁錄》,合稱“屈沱五書”。
《江皋》屈大均 翻譯、賞析和詩意
《江皋》是清代屈大均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翠微春更濕,
煙雨欲無山。
白鷺一溪影,
桃花何處灣?
漁村疏竹外,
古渡夕陽間。
田父不相識,
相隨谷口還。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江皋的景色和情感。春天的江皋濕潤如翠微,煙雨模糊了山的輪廓。江中的白鷺在水面上映出一片倒影,桃花開在何處的灣曲地帶?漁村外面疏落的竹林,夕陽照耀在古老的渡口之間。詩人與江皋的田父并不相識,但他們相互陪伴著走過山谷的口。
賞析:
《江皋》通過描繪江皋的自然景色,表達了詩人對美景的贊美和對人與自然的情感聯系的思考。詩中以翠微春濕、煙雨無山的描繪,展現了江皋春天的濕潤和迷離的美感。白鷺在水中的倒影和桃花何處灣的表達,增添了詩意的神秘和浪漫。漁村的疏竹和夕陽下的古渡,展示了江皋的寧靜和古老的氛圍。最后兩句“田父不相識,相隨谷口還”,表達了詩人與田父的相逢與離別,以及他們在山谷間相互陪伴的情感。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江皋的美景,通過景物的描繪傳達了詩人的情感體驗和對自然的敬畏之情。
“翠微春更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āng gāo
江皋
cuì wēi chūn gèng shī, yān yǔ yù wú shān.
翠微春更濕,煙雨欲無山。
bái lù yī xī yǐng, táo huā hé chǔ wān?
白鷺一溪影,桃花何處灣?
yú cūn shū zhú wài, gǔ dù xī yáng jiān.
漁村疏竹外,古渡夕陽間。
tián fù bù xiāng shí, xiāng suí gǔ kǒu hái.
田父不相識,相隨谷口還。
“翠微春更濕”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四緝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