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婪尾陰陽勝此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婪尾陰陽勝此時”全詩
自向冰天煉奇骨,暫教佳句屬通眉。
無端歌哭因長夜,婪尾陰陽勝此時。
有約聞雞同起舞,燈前轉恨漏聲遲。
分類:
作者簡介(譚嗣同)

譚嗣同(1865—1898),字復生,號壯飛,漢族,湖南瀏陽人,是中國近代資產階級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維新志士。他主張中國要強盛,只有發展民族工商業,學習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制度。公開提出廢科舉、興學校、開礦藏、修鐵路、辦工廠、改官制等變法維新的主張。寫文章抨擊清政府的賣國投降政策。1898年參加領導戊戌變法,失敗后被殺,年僅三十三歲,為“戊戌六君子”之一。代表作品《仁學》、《寥天一閣文》、《莽蒼蒼齋詩》、《遠遺堂集外文》等。
《除夕感懷》譚嗣同 翻譯、賞析和詩意
《除夕感懷》是清代譚嗣同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年華時光世事都變幻莫測,我敢問中原的鹿是誰死去。
我自己在嚴寒的天空中修煉著奇異的骨骼,暫時讓佳句歸屬于我的眉宇之間。
無端的歌聲和哭泣因為長夜而起,貪婪的命運勝過了此時此刻的陰陽之道。
有人約定聽到雞鳴就一同起舞,但燈前的滴答聲讓我轉變為對時間的懊悔。
詩意:
這首詩詞通過對除夕夜的感懷,抒發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和命運變幻的思考與感慨。詩中表達了一種對現實世界的困惑與迷離感,以及對人生命運的無奈與抱怨。作者借助冰天、鹿死、奇骨等形象意象,描繪出一個寒冷而充滿挑戰的世界。同時,詩中也展現了作者對詩歌創作的熱愛和追求,將佳句視為一種力量和希望的象征。
賞析:
《除夕感懷》以清代特有的語言和意象,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和命運的思考。詩中的"年華世事兩迷離"和"敢道中原鹿死誰"暗示了歲月流轉和命運變化的無常性,讓人感受到時間的無情和人生的脆弱。作者通過"冰天煉奇骨"和"佳句屬通眉"的描寫,展示了自己對詩歌創作的執著和追求。詩中的"歌哭因長夜"和"陰陽勝此時"呈現出作者對命運的抱怨和對現實的不滿,同時也體現了對命運的無奈和對現實的思考。最后的"有約聞雞同起舞"和"燈前轉恨漏聲遲"則表達了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對時間的感慨。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以獨特的語言和意象,通過對除夕夜的感慨,抒發了作者對時間、命運和人生的思考與感慨。它展示了作者對詩歌創作的追求和對現實世界的困惑與迷離感,透過這些情感的抒發,與讀者共鳴并引發對人生和命運的思考。
“婪尾陰陽勝此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ú xī gǎn huái
除夕感懷
nián huá shì shì liǎng mí lí, gǎn dào zhōng yuán lù sǐ shuí.
年華世事兩迷離,敢道中原鹿死誰。
zì xiàng bīng tiān liàn qí gǔ, zàn jiào jiā jù shǔ tōng méi.
自向冰天煉奇骨,暫教佳句屬通眉。
wú duān gē kū yīn cháng yè, lán wěi yīn yáng shèng cǐ shí.
無端歌哭因長夜,婪尾陰陽勝此時。
yǒu yuē wén jī tóng qǐ wǔ, dēng qián zhuǎn hèn lòu shēng chí.
有約聞雞同起舞,燈前轉恨漏聲遲。
“婪尾陰陽勝此時”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