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荒群動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岸荒群動寂”全詩
岸荒群動寂,月缺暝煙昏。
漁火隨星出,云帆夾浪奔。
櫓聲驚斷夢,搖曳起江根。
分類:
作者簡介(譚嗣同)

譚嗣同(1865—1898),字復生,號壯飛,漢族,湖南瀏陽人,是中國近代資產階級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維新志士。他主張中國要強盛,只有發展民族工商業,學習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制度。公開提出廢科舉、興學校、開礦藏、修鐵路、辦工廠、改官制等變法維新的主張。寫文章抨擊清政府的賣國投降政策。1898年參加領導戊戌變法,失敗后被殺,年僅三十三歲,為“戊戌六君子”之一。代表作品《仁學》、《寥天一閣文》、《莽蒼蒼齋詩》、《遠遺堂集外文》等。
《江行》譚嗣同 翻譯、賞析和詩意
《江行》
野犬吠叢薄,
深林知有村。
岸荒群動寂,
月缺暝煙昏。
漁火隨星出,
云帆夾浪奔。
櫓聲驚斷夢,
搖曳起江根。
中文譯文:
野犬在叢薄中吠叫,
深林知曉有村落。
岸邊荒涼,群動寂靜,
月亮缺失,煙霧昏暗。
漁火隨著星星升起,
云帆夾在波浪中飛馳。
船槳聲驚醒沉睡的夢,
搖曳起來,江水的源頭。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江行的景象。詩人譚嗣同以簡潔而生動的語言,傳達了江行時的濃厚氛圍和動態場景。詩中的江行是在夜晚進行的,野犬的吠叫聲和深林中傳來的村落的存在讓人感到一種荒涼和寂靜。月亮被云煙所遮蔽,給人一種昏暗的感覺。然而,漁火隨著星星的出現而點亮,云帆夾在波浪中破浪前行,給人帶來一絲希望和生機。最后,船槳聲驚醒了人們沉睡的夢境,江水的源頭搖曳起來,展現出生命的活力和力量。
賞析:
這首詩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江行的景象,通過對細節的描寫,展現了江行時的動態變化和豐富的情感。詩人運用了形象生動的詞語,如"野犬吠叢薄"、"云帆夾浪奔"等,使讀者能夠真切感受到江行的氛圍和景象。詩中的對比也很明顯,岸邊的荒涼和寂靜與江上的漁火和船帆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傳遞了一種希望與活力的信息。最后,船槳聲的出現不僅驚醒了人們的夢境,也象征著人們對未來的期待和追求。
整首詩以簡潔、凝練的語言,烘托出江行的氛圍和情感,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讀者在閱讀時可以感受到江行的動態和變化,同時也能夠體味到其中蘊含的希望與活力。這首詩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以及對人類情感的表達,使讀者在情感上得到共鳴,引發對生命和未來的思考。
“岸荒群動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āng xíng
江行
yě quǎn fèi cóng báo, shēn lín zhī yǒu cūn.
野犬吠叢薄,深林知有村。
àn huāng qún dòng jì, yuè quē míng yān hūn.
岸荒群動寂,月缺暝煙昏。
yú huǒ suí xīng chū, yún fān jiā làng bēn.
漁火隨星出,云帆夾浪奔。
lǔ shēng jīng duàn mèng, yáo yè qǐ jiāng gēn.
櫓聲驚斷夢,搖曳起江根。
“岸荒群動寂”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二錫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