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急報春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火急報春知”全詩
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
作者簡介(武則天)

武則天(624年-705年),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縣東)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正統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齡最大(67歲即位)、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終年82歲)。為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親楊氏。十四歲入后宮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賜號媚娘,唐高宗時初為昭儀,后為皇后,尊號為天后,與唐高宗李治并稱二圣,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臨朝稱制,后自立為皇帝,定洛陽為都,改稱神都,建立武周王朝,神龍元年(705年)正月,武則天病篤,宰相張柬之發動兵變,迫使武氏退位,史稱神龍革命。唐中宗復辟,恢復唐朝,上尊號“則天大圣皇帝”,后遵武氏遺命改稱“則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唐玄宗開元四年(716年),改謚號為則天皇后,天寶八載(749年),加謚則天順圣皇后。
《臘日宣詔幸上苑》武則天 翻譯、賞析和詩意
《臘日宣詔幸上苑》是唐代女皇武則天的作品。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
臘日宣詔幸上苑,
明朝游上苑,
火急報春知。
花須連夜發,
莫待曉風吹。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武則天在臘月的一天,她接到了春天即將到來的消息,因此急忙前往上苑游玩。武則天以春天中的花朵為主題,表達了對春天的期待和迫不及待的心情。
第一句"臘日宣詔幸上苑"表示皇帝下詔讓她去上苑欣賞春天的景色。"臘日"指的是農歷臘月,也就是冬季的最后一天。"宣詔"指皇帝的詔令,"幸上苑"表示武則天受到皇帝的恩寵,可以去上苑游覽。
第二句"明朝游上苑"則表明武則天在第二天的早晨就去了上苑。"明朝"指的是第二天的早晨,表示她的行動迅速。
第三句"火急報春知"意味著她急于得知春天的消息。這里的"火急"形容她迫切的心情,而"報春知"則表示她希望第一時間了解春天的到來。
最后兩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描繪了花朵的情景。"花須連夜發"表示花朵應該在夜間開放,而不應該等到白天的風吹開。這里的"花須"可以理解為"花兒必須"。整句表達了武則天急于迎接春天,希望花朵能盡快綻放的心情。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武則天迫不及待迎接春天的心情,表達了對新生活和希望的向往。它也展示了武則天對自然界的敏感與熱愛,同時透露出她積極向上的個性和追求美好事物的態度。
“火急報春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à rì xuān zhào xìng shàng yuàn
臘日宣詔幸上苑
míng cháo yóu shàng yuàn, huǒ jí bào chūn zhī.
明朝游上苑,火急報春知。
huā xū lián yè fā, mò dài xiǎo fēng chuī.
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
“火急報春知”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