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衣游太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金衣游太液”全詩
金衣游太液,玉羽下緱山。
松見千年偃,丹知九轉還。
云心在蓬閬,枝粒不相關。
分類:
作者簡介(丁謂)

丁謂(966-1037),字謂之,后更字公言。丁氏先祖是河北人,五代時遷居蘇州。祖父丁守節,與范仲淹曾祖范夢齡同是吳越國中吳軍節度使錢文奉(錢镠之孫)的幕僚,任節度推官,遂為長洲人。通籍后丁謂官運亨通,歷任三司戶部判官、工部員外郎、三司鹽鐵副使。大中祥符元年(1008),召為右諫議大夫,權三司使,加樞密直學士。后歷任禮部侍郎、參知政事,工、刑、兵三部尚書。生大中祥符九年(1016)九月,丁謂以參知政事身份任平江軍節度使,衣錦歸里,“建節本鎮,一時為榮”。離京時,宋真宗特賜御詩七言四韻和五言十韻,“尤為盛事”。他同時兼任使持節蘇州諸軍事、蘇州刺史、蘇州管內觀察處置堤堰橋道等使,又兼任知升州軍州事。天禧初(1017),以吏部尚書復參知政事。不久,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任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玉清昭應宮使、平章事兼太子少師。乾興元年(1022),封為晉國公。顯赫一時,貴震天下。
《鶴》丁謂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鶴》
朝代:宋代
作者:丁謂
警露青冥外,
沖天食息間。
金衣游太液,
玉羽下緱山。
松見千年偃,
丹知九轉還。
云心在蓬閬,
枝粒不相關。
中文譯文:
警覺露珠灑滿青天之外,
振翅沖天,吞食與休息之間。
羽翼如金衣,翱游在太液之上,
羽毛如玉,飛落在緱山之下。
松樹見證了千年的沉寂,
丹藥知道九次的煉制與還原。
云心在蓬萊仙島,
枝葉和谷粒并不相干。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鶴的形象,通過鶴的形態和行為,表達了丁謂對自然界的觀察和思考。
首先,詩中描述了鶴振翅沖天,飛翔在青天之外的景象,以及它們在食物和休息之間的往返。這揭示了鶴高飛的姿態和自由自在的生活態度,也暗示了追求自由的人生追求。
接著,詩中提到鶴的羽毛如金衣一般閃耀,游弋在太液(指宮廷的池塘)之上,羽翼如玉羽般飄落在緱山之下。這些描寫展示了鶴的美麗與高貴,將其與宮廷文化和神話傳說相聯系。
詩的后半部分轉向自然界中其他元素的描繪。松樹被描述為見證千年沉寂的存在,而丹藥則象征著煉丹術中九次的煉制和還原過程。這兩句表達了自然界的長久和變化,并暗示了作者對于永恒和轉化的思考。
最后兩句描述了云的心靈在蓬萊仙島上,而枝葉和谷粒并不相關。這里,云被視為一種純粹而超脫的存在,而枝葉和谷粒則代表塵世的瑣碎和俗務。這表達了對超越塵世的追求和對清凈靈氣的向往。
整首詩通過描繪鶴的形象和自然界的元素,表達了作者對自由、美麗、永恒以及超脫塵世的向往和思考。它既展示了自然界的壯麗和神秘,又通過對鶴的描繪,抒發了作者的情感和對人生的思考。
“金衣游太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è
鶴
jǐng lù qīng míng wài, chōng tiān shí xī jiān.
警露青冥外,沖天食息間。
jīn yī yóu tài yè, yù yǔ xià gōu shān.
金衣游太液,玉羽下緱山。
sōng jiàn qiān nián yǎn, dān zhī jiǔ zhuàn hái.
松見千年偃,丹知九轉還。
yún xīn zài péng láng, zhī lì bù xiāng guān.
云心在蓬閬,枝粒不相關。
“金衣游太液”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