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枕南山南”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高枕南山南”全詩
欲徇五斗祿,其如七不堪。
早朝非晚起,束帶異抽簪。
因向智者說,游魚思舊潭。
分類: 離別
作者簡介(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漢族,唐代詩人。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于詩。年四十游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后隱居鹿門山,著詩二百余首。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
《京還贈張(一作王)維》孟浩然 翻譯、賞析和詩意
《京還贈張(一作王)維》是唐代孟浩然創作的一首詩詞。詩中描述了詩人拂去衣袖,問自己何處去,臥在高枕之上,清早醒來時,感慨自己受封官職為縣令,想要追求更高的職位,但自己的才能卻無法達到,心情七上八下,倍感無能。
詩的中文譯文如下:
拂衣何處去,高枕南山南。
欲徇五斗祿,其如七不堪。
早朝非晚起,束帶異抽簪。
因向智者說,游魚思舊潭。
這首詩通過對自身境遇的描寫,表達了孟浩然在唐朝時期官場上的困惑和無奈。詩中的“拂衣何處去”和“高枕南山南”是詩人對自己前途不明的無奈表達,詩人感慨自己的才能不足,無法得到更高的職位,只能在南方山水之間流浪。
詩的開頭兩句意味深長,揭示了詩人內心的迷茫和矛盾。他對官職與地位的追求與他對自然山水的喜愛形成鮮明對比。他表達了對名利的渴望,但又覺得自己的才華無法勝任,對自身能力的不足感到無奈。
詩的末句“因向智者說,游魚思舊潭”,詩人表示他已經向智者請教,但也無法改變自己的境遇。詩人通過這種逃避現實的方式,表達了自己對舊時光和自由的眷念。
整首詩以抒發詞人官場迷茫的情感為主題,通過對自我境況的描繪,展示了詩人對名利的糾結與困苦,以及對自然山水和過去鄉村生活的向往。它深刻地抒發了孟浩然內心的痛苦和迷茫,讓讀者可以深入感受到他的心境。
“高枕南山南”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īng hái zèng zhāng yī zuò wáng wéi
京還贈張(一作王)維
fú yī hé chǔ qù, gāo zhěn nán shān nán.
拂衣何處去,高枕南山南。
yù xùn wǔ dǒu lù, qí rú qī bù kān.
欲徇五斗祿,其如七不堪。
zǎo cháo fēi wǎn qǐ, shù dài yì chōu zān.
早朝非晚起,束帶異抽簪。
yīn xiàng zhì zhě shuō, yóu yú sī jiù tán.
因向智者說,游魚思舊潭。
“高枕南山南”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三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