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探禹穴奇”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應探禹穴奇”全詩
白云向吳會,征帆亦相隨。
想到耶溪日,應探禹穴奇。
仙書倘相示,予在此山陲。
分類:
作者簡介(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漢族,唐代詩人。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于詩。年四十游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后隱居鹿門山,著詩二百余首。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
《送謝錄事之越》孟浩然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謝錄事之越》是唐代詩人孟浩然創作的一首詩。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清旦江天迥,涼風西北吹。
白云向吳會,征帆亦相隨。
想到耶溪日,應探禹穴奇。
仙書倘相示,予在此山陲。
譯文:
清晨時分,江水與天空清晰地交錯在一起,涼風從西北吹來。
云朵向著吳國的方向聚集,征帆也隨之相伴而行。
一想到耶溪的美景,應該會去探尋禹王的舊跡。
如果仙人能夠示現仙書于我,那就讓我在這山陲感受。
詩意:
這首詩傳遞了孟浩然的遠行之情。他在清晨時刻,看著江天清晰交織,涼風吹拂,心中充滿了出發的決心和憧憬。白云向著吳國的方向聚集,象征著令人向往的旅程即將開始。征帆也隨之起航,意味著詩人將與這片美麗的江水一同前行。
詩中提到的耶溪,是秦時楚國的一處名勝地,古人認為這里是大禹治水的地方,有仙跡遺留,因此引起了孟浩然的好奇與向往。他希望能夠探尋禹王留下的偉業,一覽禹穴的奇跡。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的期望和祈愿。他希望能夠得到仙人的指示,獲得仙書的啟示,以此來指引他在這個險峻之地往前行。
賞析:
《送謝錄事之越》這首詩描繪了詩人望著江天交織,涼風吹拂的情景,表達了對遠方的向往和探索的決心。詩中運用了對自然景物的描繪來烘托詩人的心境,寄托了他對禹穴的向往和對仙人指引的期許。整首詩行云流水,節奏流暢,給人以愉悅和留白的感覺。通過描繪江天、云朵和征帆,詩人以富有想象力的語言,展現了他積極向上的心態和追求遠方的精神。詩人的情感和意境與自然景物融為一體,展現了他旅行的熱情和對陌生世界的探索。整首詩樸實而充滿詩意,讀來令人心曠神怡,也讓讀者對未知世界充滿向往和探索的決心。
“應探禹穴奇”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xiè lù shì zhī yuè
送謝錄事之越
qīng dàn jiāng tiān jiǒng, liáng fēng xī běi chuī.
清旦江天迥,涼風西北吹。
bái yún xiàng wú huì, zhēng fān yì xiāng suí.
白云向吳會,征帆亦相隨。
xiǎng dào yé xī rì, yīng tàn yǔ xué qí.
想到耶溪日,應探禹穴奇。
xiān shū tǎng xiāng shì, yǔ zài cǐ shān chuí.
仙書倘相示,予在此山陲。
“應探禹穴奇”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