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覽章時昃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覽章時昃日”全詩
覽章時昃日,露禱必深更。
歲旱憂疑獄,天寒憫戍兵。
尚遺寬恤詔,朝野共吞聲。
¤
分類:
作者簡介(李東陽)

李東陽(1447年-1516年),字賓之,號西涯,謚文正,明朝中葉重臣,文學家,書法家,茶陵詩派的核心人物。湖廣長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師(今北京市)。天順八年進士,授編修,累遷侍講學士,充東宮講官,弘治八年以禮部侍郎兼文淵閣大學士,直內閣,預機務。立朝五十年,柄國十八載,清節不渝。文章典雅流麗,工篆隸書。有《懷麓堂集》、《懷麓堂詩話》、《燕對錄》。
《缺題》李東陽 翻譯、賞析和詩意
《缺題》是明代李東陽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畎畝蒼生念,閭閻白屋情。
覽章時昃日,露禱必深更。
歲旱憂疑獄,天寒憫戍兵。
尚遺寬恤詔,朝野共吞聲。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于百姓苦難和國家困境的憂慮之情。詩中描繪了農民、平民百姓的艱辛生活和對他們的關切,以及對國家政治和軍事狀況的擔憂。詩人提到了天災、貪污腐敗、冷害和戰爭等問題,表達了對社會現實的不滿和對人民痛苦的同情。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社會和人民的關切之情。詩人通過描繪農民、平民百姓的艱辛生活和對他們的念念不忘,展現了他對社會弱勢群體的同情和關愛。同時,詩人也關注國家政治和軍事的困境,用詩句表達了他對社會現實的不滿和對國家前途的擔憂。
詩中提到的覽章時晝日和露禱必深更,揭示了官員們在朝廷上的奢靡和不負責任。而歲旱憂疑獄和天寒憫戍兵,則著重描述了人民在天災和戰爭中所遭受的苦難。最后兩句“尚遺寬恤詔,朝野共吞聲”,表達了人們對于寬大處理政策的期望,但也顯露出人們對現實的無奈和沉默。
《缺題》這首詩詞在明代社會背景下,以簡練的語言、深刻的思想和準確的表達,展現了詩人對社會現實的關注和對人民苦難的同情。它既是對社會弊端的批判,也是對國家前途的擔憂,以及對人民幸福的期盼。
“覽章時昃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uē tí
缺題
quǎn mǔ cāng shēng niàn, lǘ yán bái wū qíng.
畎畝蒼生念,閭閻白屋情。
lǎn zhāng shí zè rì, lù dǎo bì shēn gēng.
覽章時昃日,露禱必深更。
suì hàn yōu yí yù, tiān hán mǐn shù bīng.
歲旱憂疑獄,天寒憫戍兵。
shàng yí kuān xù zhào, cháo yě gòng tūn shēng.
尚遺寬恤詔,朝野共吞聲。
¤
“覽章時昃日”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四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